76岁的史余全又黑又瘦,脸上满是刀刻般的皱纹。
他静静地坐在开弦弓村的集贸市场,守着自己卖菜的摊位。他的摊位上摆着各色蔬菜。不时有人走过他的摊位,偶尔也有人和他讨价还价。
在这个地方,史余全卖了6年多的蔬菜。在这6年里,他也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百样人生。
他本是苏北人。早在18年前,他的儿女就到开弦弓村做工。2006年,儿女将老人也接到开弦弓村。从此,这个老人就在这里扎了根。
刚开始的几年,村里人种菜的不少。可渐渐地,村里的菜地变成了池塘,村民不种菜而改养螃蟹了,当地人就靠外地输送的蔬菜过日子。
早些年,到开弦弓村打工的人也不少。村里有不少丝厂、织布厂,吸引了不少外地人过来。然而,现在的工厂,已经是用机械化生产,“用的工人很少”。
老人的大女儿一个人就操作10台机器,二女儿操作8台机器,“一个女儿每年能挣好几万呢。”老人点上一根烟,笑着说。
在老人看来,即使开弦弓村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地方,可是比起他的老家苏北,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这个地方有企业,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挣到钱,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生活甭提有多幸福”。
说着说着,老人不禁回想起他的家乡。尽管苏北的家不如这里富裕,但那毕竟是他的家乡。举家搬迁的时候,他把苏北的家给了侄子办厂。从此,他就只能待在开弦弓村。
“这里没有在家乡的感觉好呀,大家都是老熟人,说说笑笑的,开心。”
不过,他对现在的生活也比较满意。儿子买了轿车,自己脸上也有光。“儿女们都不让我摆摊,我自己闲着没事,就为赚几个烟钱。”老人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