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五月毕业际,对于“宇通重工班”64名本专科学生而言格外开心,他们作为黄河科技学院与宇通公司联合“订单式”培养的第一批学生,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顺利毕业并全部被该公司留用,成为名副其实的适应一线岗位具备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订单式”培养是黄河科技学院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除“宇通重工班”外,学校还与河南交通建设、苏宁电器、达研(上海)光电联合开设特色班,公司派工程人员来校讲课,学生到公司实习,毕业后留在公司就业,这样既探索了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径,又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正如胡大白院长所说,企业招聘要求毕业生“来之能战”,而一些传统地方高校以学历教育为主,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满足不了企业需求。黄科院的“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就业工作,成为该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学生负责,就要让他们掌握真才实学”,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黄河科技学院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科学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独具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中国民办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实战能力,在实践中越练越强
2010年,黄河科技学院学生李艳丽参加首届亚洲青年婚纱设计师大赛,在韩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选手中技压群雄,荣膺冠军,并获奖金两万港元。
像李艳丽这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该院还有很多。2009年以来,黄河科技学院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38项,其中国际奖项6个,全国奖项372个,省级奖项360个。
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黄河科技学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学院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使之作为锻炼学生实战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桑小田,黄科院2010届毕业生,他是“全国电子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一等奖获得者,今天已成为郑州光维新电子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的骨干力量。见到桑小田时,他正带领着他的项目团队研发新项目。当问他为何能在公司赢得团队的认可和尊重时,他自豪地说,“学院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好找工作,工作后上手也很快。在参加全国电子设计与技能大赛时,学院吴显鼎教授亲自为我做技术指导,帮助我解决技术难题。学院还免费为我们开放实验室,免费提供实验用材,鼓励支持我参加学科竞赛,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胡大白院长说,学院大力推动学科竞赛工作,并将此作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就是源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为加强实践教学,黄河科技学院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相继建成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录音棚等高水平的实验室73个,实验分室215个,这些都成为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学校还开展了模拟法庭、实习实训基地、驾校、实习医院等实践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践现场,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文化艺术节、服装专业设计动态展演、测绘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中,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延伸,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检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受学生喜爱。
教师质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是黄河科技学院重点建设的师资力量。为此,学院从企业、新闻媒体、医院、金融机构等单位引进了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如工程师、医师、建筑师、会计师、律师、节目主持人等,大大改善了学校师资结构。目前,黄河科技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40%。学生普遍反映,“双师型”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中能紧密联系现实问题,较好解决以往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教学科研,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将学校从“象牙之塔”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这一鲜明的办学理念,始终贯穿于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历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我们的使命。”院长胡大白说,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黄河科技学院的选择。
立足地方经济热点,契合构建中原经济区、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大环境设置专业,使黄河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近年来,河南省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类、城市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黄河科技学院根据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2011年4月顺利通过教育管理部门审批。今年,学院在计划开设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和会计学4个本科专业时,先后多次到河南生茂光电有限公司、宇通客车、河南省医药公司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走访交流,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反复论证,最后确认这些专业设置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趋势,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最终,这4个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为2012年新增专业,使黄河科技学院本科专业达到51个。
“教学与科研好比大学发展的两翼,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民办高校只有搞好科研,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胡大白院长对科研工作格外重视,她认为,黄河科技学院的成功之处,在于推动高等教育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位于河南安阳的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1.5亿元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仅5亿元;2011年公司投资20亿元,新建了一个年产3亿片多晶硅的生产线,年产值骤增至200亿元。公司如此大的跨越式发展,与黄河科技学院的科研攻关密不可分。2011年初,学校与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光伏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技术合作,借助学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以光伏材料产业为服务主体,以产业需求及技术发展为导向,很快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工艺,使企业产值大幅增加。今年初,该研究中心已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方合作不断加深,不仅强化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而且构建了一个科技推动和技术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黄河科技学院与企业协同创新,以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为起点,从研究性学习着手,在企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经营等环节中寻求典型问题、典型项目和典型主体,共同解决科技难题。先后与相关企业建立“物联网技术”、“太阳能LED光电应用技术”、“高压储能电容测试平台”、“智能电压表研制”等科研创新平台,有效推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也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凭借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的合作格局,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黄河科技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效应”、“辐射效应”和“推动效应”日益增强。
毕业设计,企业命题真题真做
黄河科技学院从2003年开始,在学生毕业设计上,转变观念,大胆创新,由过去“老师出题、学生设计”,改变为“企业命题、老师选定、学生设计、最终由市场检验”的毕业设计思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实际问题相结合,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应用技术,应用于实际服务,力争实现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和学生成功就业的合作双赢。
黄河科技学院机械专业07届学生贾远航的毕业设计是《船用起重机吊臂结构设计》,他选择与河南新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为该企业16吨起重机的关键部件——四级伸出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将原先的四棱结构设计为八棱结构,提高了结构强度。贾远航的毕业设计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目前,他设计的部件已在16吨起重机上使用。
学院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才能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将社会需求直接作为毕业设计的研究题目,可以更广泛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较好适应工作的能力,也有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由于黄河科技学院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不少用人单位称赞黄科院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该校学生设计的“永达食业VI设计和企业广告设计”、“王守义十三香形象整合”、“三虫雕塑画册”、“安徽省家牌木地板视觉识别设计标志”等作品,均被相关企业采用。近年来,该校学生毕业平均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胡大白院长认为,当前的民办院校,优势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在企业、院校、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体系中,我们更要找准定位、利用资源,把“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得最好,才能实现高水平办学。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