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本报读者与编辑记者走进燕山石化

近距离感受央企魅力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07日   01 版)

    本报北京7月6日电(实习生黄蓉 于楠 记者董伟)婴儿尿不湿、饮料瓶盖、牛奶盒、足球……在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展览厅里,这些日常用品拉近了企业和参观者的距离。今天,1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青年报》读者代表与本报编辑、记者一起走进燕山石化参观交流,通过参观燕山石化展览馆、炼油一厂和化工六厂、污水回用车间以及牛口峪生态中心,亲身体验了大型央企的独特魅力和企业文化。

    “工业污水经过深度处理‘摇身一变’成为一瓶瓶纯净水。燕山石化,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领头羊,在致力于生产高品质油品的同时,是如何创造出这一奇迹的?”中国青年报读者、武汉大学研究生严航在自己的微博中写下了参观的感受。这也是很多编辑记者和读者在这次参观中印象最深的体验环节。大家在公司东区污水回用车间,纷纷拿起杯子,带着好奇和忐忑的双重心情饮下纯净的“污水”。

    处理一吨污水的成本是10元,直接取用工业用水的成本则不足4元。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而石化行业又是耗水大户。在生产成本和生态成本面前,负责任的央企有着自己的坚持。据介绍,燕山石化建立起的污水处理、节水生产等用水控制体系,每年节省出的水量相当于20个昆明湖。“我们不仅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更要为绿色环保尽力。这就是中央企业的追求。”燕山石化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水勇说。

    “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风采把我们心中对国家炼油人和炼油工作的问号拉伸成为感叹号。”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梁长春如此评价此次活动。“国企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对国家举足轻重,贡献重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汽油,也离不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石化产品。燕山石化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与中青报的办报理念是相呼应的,此次走进燕山石化,使我们的读者和编辑记者能够有机会一睹央企的现代化工艺和科技硕果,收获很大。”梁长春说。

    燕山石化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许光向大家介绍了燕山石化在油品升级、环保节能、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成果,同时也希望这样的互访交流活动能够让社会更加了解中国石化企业,切身感受国企核心——央企的成长进步历程和自觉担负的社会责任。

    既是燕山石化人,也是中青报金牌读者的赵彦伟直言自己与中青报结缘已逾20年。这位老朋友一直把中青报“摆在案头,记在心中”。他以“山水间”为笔名做了8年评报员,用《中国青年报》坚守的理想影响众多工友。他与一些爱好读书看报的工友成立了言石读书会,读书会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燕山石化人关注和喜爱中青报。读书会中的一员、一名爱看书看报的90后小保安受其影响,由保安转岗到传媒中心工作,演绎了新的“北大保安”传奇故事。

    燕山石化传媒中心记者部主任于凡用更加轻松幽默的语言形容自己对中青报的特别青睐:“选了一份好的报纸,就像讨了一个好的老婆。”出色的图片摄影和排版赋予中青报美丽的外表,独到的见解和服务青年成长的理念赋予中青报独特的气质,贴近大众的报道和深刻的时评赋予中青报鲜明而又清丽脱俗的个性,“你值得拥有”。

    读者代表、安徽蚌埠商务局公务员周建道在座谈会上与大家分享了他和中青报的“缘分”:从小引导着他的思想,大学影响他选择了新闻专业,毕业后选择了新闻宣传工作,与妻子两人更是因为对中青报共同的喜爱而走到了一起。部队读者代表王群坦言自己第一次走进石化企业就找了心理共鸣:燕山石化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也是和平年代军人应有的素质。西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何瑛说,自己一走进燕山石化,就被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所感染,接待中心附赠的《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读本让她爱不释手。

    花园般的绿色工厂,清新的厂区空气,环保节能领域硕果累累,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社会的强烈责任担当……近距离的接触让读者和编辑记者对以燕山石化为代表的央企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

    中国石化集团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党军说:“社会各界对央企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让央企自身也深感压力巨大。作为企业,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用积极的态度让公众认识一个更加全面和负责任的央企。此次中青报编辑记者能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一起走进燕山石化,看到现代央企的风貌,既是央企走向公众的窗口,也是央企了解公众感受的契机。”作为一名老读者,党军希望这样的互访沟通能够长久深入地进行下去。

分享到:
我愿意一辈子站在讲台上
北大状元下乡进厂当助理
禁用鲍鱼鱼翅茅台五粮液
联手打拐 拿下人贩子802人
近距离感受央企魅力
怎样走出“中国式暑假”困境
龙的“船”人将踏上两岸三地亲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