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如此热血沸腾,当我读完《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心里涌起久违的感动。
我也是一名中文系的毕业生,1980年出生的我,转眼之间已经毕业10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日子里,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辗转的生活中,在理想与现实不断撞击、头顶的棱角被越磨越平的奋斗历程里,“信仰”一词甚至在不经意间竟然成了对“文艺青年”的嘲弄。
那位北大师姐的担心,其实已然在我身上成为现实: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真的不再相信“什么是真的”,并且,越来越理所当然地认为潜规则战胜规则、学场比官场黑暗、权术可以玩弄学术、媚骨远比风骨更为“事业”所需要……我一度怀疑,大学究竟给了我什么?那些专业的知识,那些诗一样的语言,那些花香般的文字,那些应该能代表人类文明成就的种种,为什么到了现实当中,就如转瞬即逝的雪花,在戾气肆虐的世间,就像一个从来就不曾有过的童话?
一度,我也曾质问:我自己究竟活在怎样的一个时代?地沟油、毒胶囊、“楼脆脆”,以及刚建好就坍塌的大桥;官二代、“富二代”、关系户,连高考都能买答案……我们又能如何?我们又能怎样?我们还能够相信什么?我们还能够拥有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推移,起初的愤怒变成了谈资中的抱怨,最后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了,和朋友一样,拍拍比我更年轻的人的肩膀,笑着说,还是回家打两斤酱油,还是给孩子买两斤牛肉,还是现实点吧。
可是,曾经的那份激情呢?那是怎样的激情——看到排队加塞儿的,要“路见不平一声吼”;看到世象中的种种不公,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良心与利益的抉择,能够“坚守良知的底线”!那是怎样的勇气——不去问待遇、级别、官位,只求能够追求真理、实现理想、成为物质清贫但精神富有的大师!而这些,都跑到哪里去了?自己为什么把这些就丢了?
我万分惭愧,甚至有种真心忏悔的冲动。我没有看护好自己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丢失了信仰。其实,没有人偷走我们的信仰,没有人逼迫我们放弃那些理想、追求与良知,是我们自己,在物质与利益的枷锁面前,主动选择了屈服、放弃而不是坚守!
“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肩上”,这句话,振聋发聩。重拾激情与理想,找回我们的信仰,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当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