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北京暴雨,使京港澳高速一路段成重灾区,多车被淹,多人生命受威胁。险情发生之后,附近工地的100多名农民工兄弟,立即奔到现场。大雨中,他们抛下救生圈,结起绳索,为被困的人们,搭起了一条生命线。那个雨夜,在积水中,浮起了一群可爱可敬的面孔。(7月26日中国广播网)
农民工兄弟见义勇为施以援手,让人感动,可更击中我们心底的,是他们的一句话。施工队长杜金荣说,这个里头我最感动的是什么事呢?被救的人呐,陆陆续续往桥上背的时候,有一个男的就说了一声“谢谢”,后面的人也跟着说“谢谢,谢谢”。他说声“谢谢”的时候,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我们这么做得到了别人的认同。
救了别人,别人说了一句“谢谢”,救人者却被这声“谢谢”深深地感动——多么纯朴的农民工兄弟!此情此景,这个简单的感动,在感动了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有一种被牵动和撕扯的痛感,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充满羞愧。
一声“谢谢”就感动了农民工,与另一条新闻联系起来看,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农民工兄弟用30个救生圈、麻绳救了上百名被困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
他们救了被困者的命,被救者说一声“谢谢”,这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这一声“谢谢”为什么感动了农民工兄弟呢?他们的感动是发自内心的,纯朴的,但其中却隐藏着很多让人心酸和羞愧的信息。
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让人心里堵得慌:某地一个年轻人,为救落水的一家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可面对英雄冰冷的尸体,获救者上岸后一句“谢谢”没说就离开了,被指责后甚至甩下一句冷血的“关我屁事”。这种冷血的行为,也许只是极端个案,却也让当下某些人缺乏感恩之心的现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西安一位见义勇为者,曾经固执地向冷漠的被救者讨一声“谢谢”。让人尴尬的“讨一声谢谢”,背后是感恩文明的缺失。面对一声少见的“谢谢”,农民工兄弟所以感动了。
当然,感动的背后,更暴露出这个群体在这座城市中缺乏认同和尊重,以至不经意间一句“谢谢”就让他们满足了。他们为这座城市盖了无数的房子,却享受不到保障房的资格;拿最低的工资、干最脏最累的活儿,承受日晒雨淋,却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他们总是蹲着吃完每一餐饭,这种姿势象征着他们卑微地生存在繁华的都市,顶着带有歧视意味的名字,承受着歧视的目光。这种隔膜下,一声“谢谢”,就让他们感动了,感受到了认同。
前段时间,搜狐网组织请农民工兄弟吃过一顿饭,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割裂和隔膜——看着他们在席间局促和拘谨,那么惶恐不安,我很难受。“请农民工吃顿饭”只是一种形式,社会群体之间需要这种融合的方式。
这样的感动,并不是简单的,而是卑微的。这一声感动,让那些歧视过和正在歧视这个群体的人,羞愧得无地自容。“感动”留在农民工心中,耳光打在一些人脸上。很多人欠农民工兄弟的,不仅是一声“谢谢”,更是起码的尊重。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一直缺一声对农民工兄弟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