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外面,别人问是哪单位的,一说是宣传部的,都说周部长好人哪,跟他干没错!”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宣传部干部潘攀一提起宣传部,一提起周恩义,心中充满了自豪。
兴隆台区委宣传部干部有理由自豪,宣传部年年是文明机关,绝大部分人立过功、受过奖,十几名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区委机关附近有6个街道办事处,都提出向宣传部学习。去年全区后备干部考试,四五百人参加,宣传部全都入围,前10名占了3个,其中就有潘攀。
这支团结向上、能打硬仗的团队,就是周恩义带出来的!
和周恩义共事多年的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伟说,周恩义日常要求大家必须要苦练语言、文字写作、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协调沟通等基本功。
为了提高年轻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他提议部里开会大家都站着发言。有的年轻人刚开始没讲几句就乱了,张口结舌,周恩义就鼓励说挺敢讲、挺认真。“我们都经受了这样的锻炼,不管场面多大、面对是谁,上去就能讲。”
周恩义告诉年轻干部,学理论是“充电”,调研也是“充电”。年轻干部说,我们每年至少三分之一时间在基层,检查工作不算,唠两句就走也不算,必须写调研报告。在基层,我们长了见识、长了本事,工作有点子,解决问题有办法。宣传部每年都办一批实事,每件都是从调研中得来的!
让周恩义身边人感动的是他工作起来忘我的拼劲。一位同事回忆说,1994年夏天,盘锦遭遇洪灾,正在指挥抗洪报道的周恩义得了急性角膜炎,眼睛疼痛难忍,肿得看不清路,但他照样采访写稿。在闷热的帐篷里,打着手电筒撰写抗洪牺牲的村党支部书记刘英福的事迹报道,从晚上9点写到凌晨4点,眼睛实在太疼了,就滴点眼药水,用毛巾蘸凉水敷一敷,接着写。
“周部长对我们亲如自己的孩子。”这是宣传部所有年轻干部的心声。一个年轻干部刚到宣传部时住单身宿舍,机关食堂早上不开,周恩义就天天换着样给他做早餐带来,一带就是10个月,直到他家搬来。谁家里有事,谁心里有纠结,都愿意找他说说。“我们加班不管到多晚,周部长肯定跟到最后,夏天晚上他抱来大西瓜给我们解暑,冬天半夜他把热乎乎的饺子送过来,我们吃在嘴里暖在心头。”
宣传部干部史晓瑄含着眼泪说,这么多年,我们没给他收拾过办公室,没给他打过一壶开水,他都自己干,说你们别围着我,去干点正事。现在,他退休了,我们忽然发现,他才是最应该被照顾的,可我们从来没照顾过他。
“我们舍不得他,不让他把组织关系转走。有他在身边,我们就觉得浑身是劲。”
据新华社沈阳7月31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李柯勇 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