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送给王遵来一副羽毛球拍,叮嘱他多锻炼身体。这副球拍至今仍被束之高阁,因为他“太忙”。“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哪还有休闲的时间呀。”王遵来笑道。
出门诊,搞研究,带学生,国内外开会、讲课……作为天津北辰北门医院院长、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38岁的王遵来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他热爱的中医事业。
论起王遵来与中医的缘分,要追溯到1991年——那一年,17岁的王遵来初中毕业入伍,来到北京空军医院天津中医门诊部,成为一名部队医务工作者。中医的博大精深让他“一见钟情”。从此,中医在他心中不仅仅是个“工作”,而是一份“事业”。
不到半年时间,零起点的王遵来就学会了量血压、听心跳、消毒、打针。但他很清楚,仅有初中文化水平很难在业务上继续进步。于是,他报考了天津中医药大学,边学习,边工作。每周,他有3天在学校,另外几天就在门诊部实习。天道酬勤,3年后,王遵来就能独立出门诊了。
然而,王遵来的出色成绩尚不足以得到病人的认可。一次,有位大娘前来向王遵来的同事刘大夫求诊。正赶上刘大夫忙着,王遵来便主动迎上去:“大娘,我给您治!”大娘却委婉地拒绝了。这件事让王遵来非常尴尬,却也成为他继续努力的动力。“总有一天,我要让病人信赖我的医术,主动找我治病!”
王遵来说到做到,身边同事的“手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为了学习同事祖传的推拿技术,王遵来一天要给20多个病人做按摩。不到3天,他的手指就肿得像胡萝卜一样,拿筷子都费劲。“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目标,练本领就得能吃苦。”半年后,王遵来终于“出师”了。
学到技术还不够,王遵来又开始“创新”。他独创的脊诊诊法、三小推拿整脊手法等技术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列为“百项特色”重点推广项目。作为全国脊诊整脊技术继续教育基地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他为国内外培养了千余名脊诊整脊技术人才,还应邀前往美国、新加坡等国讲学。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病人真的“排着队来找他看病”。在感到自豪的同时,王遵来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天,他都要工作到晚上七八点。“虽然很累,但能帮助更多患者,很有成就感。”王遵来说。
军人的经历带给王遵来勤勉和坚毅的品格,也让他时刻谨记“责任”二字的重量。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王遵来马上推掉几个重要的学术交流会议,主动请缨,带队前往灾区。2010年玉树地震,王遵来又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了新一轮救援服务工作。“我学的专业是骨伤,灾区正需要。”王遵来说,“在大灾大难面前,作为青年人,这是应该做的。”
“世界的脊诊整脊技术在中国。我想把我们的技术推广出去,让全世界都能享受到中医的精妙。”这是王遵来最大的梦想,他一直在为此努力。
微寄语
把考验当作经验,把荣誉当作动力,就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本报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