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0日电(记者陈竹 邱晨辉)每四年举办一次、有着“力学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力学家大会近百年来首次落户中国,今天,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力学顶尖专家将一起交流力学前沿技术。这也是力学界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说,就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申办一样,为了取得这次大会的申办权,几代中国力学人努力了20多年。“我们能够获得世界力学家大会的举办权,意味着中国的力学研究水平在世界力学界得到认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介绍,此次力学家大会将覆盖力学各分支学科,论文征稿截止时共收到2060篇稿件,共录取1620余篇论文,到会宣讲的论文有1420余篇。大会开、闭幕式上,我国的陈十一教授将就“多尺度流体行为”,美国的L. B. Freund教授将就“固体热力学”进行演讲。自2008年起,国际力学界在固体力学领域设立希尔奖,在流体力学领域设立巴彻勒奖,每四年评奖一次,本届希尔奖获奖者高华健教授(美国)和巴彻勒奖获奖者D.Lohse教授(荷兰)也将在特邀报告上演讲他们的获奖成果。
力学是自然科学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舰船、车辆、机械、土木、水利、能源等工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学者钱学森、周培源、郭永怀、钱伟长、李四光、冯康等为我国力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并领导创建了我国的航天、石油等科技和工业体系。
世界力学家大会由Von Kaman 等著名力学家在上世纪20年代初发起,并于1924年在荷兰代尔夫特举办了第一届会议,已举办22届,迄今仅在土耳其、以色列、日本三个亚洲国家举办过。中国曾在2004年和2008年申办,于2008年的第22届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会上取得今年的举办权。
以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北京举办为契机,中国力学学会还推出了主题词为“力学·成就·未来”的“2012中国力学年”活动,将通过学术会议、力学杂志、报刊网站、科普讲坛、力学竞赛等,普及力学科学知识、宣讲力学科技成果、展望力学发展未来,提升力学在公众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