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子还债
6年前,当一场台风带走了吴乃宜3个儿子的生命时,旁人都说,他的日子大概走到尽头了。
那一年,他已经77岁,住在浙江一个偏远的小渔村里,4个儿子全以捕鱼为业。台风吹翻了渔船,3个儿子再也没能回来,连唯一获救的儿子也失去了工作能力。他们留给这位老父亲的,只有买船、买器材时欠下的80多万元债务。
老人没有逃避,也没有怯懦。“我还有双手,就还能去改变。”他说。
他变卖了捞起来的渔船,拿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却一分没留,全部拿去还债。为了还上剩下的钱,他与同样年过古稀的老伴儿在家门口种菜、养鸭、织渔网;闲下来的时候,他还会迈着蹒跚的脚步,到沙滩上捡饮料瓶,卖废品换钱。
所有攒下来的钱,他全部拿来还了欠款。过去的几年,他曾经织渔网织得腰酸背痛、头晕眼花,也曾经每天只吃两顿青菜稀饭,几年只买过一条短裤。而在6年的努力之后,这位83岁的老人,依然有5万元的欠款没有还完。
据说,平常的日子里,吴乃宜总爱念叨“做人要讲诚信,要凭良心”。遇到别人的疑惑,他也曾经激动地辩白“儿子已经死了,我不能丢儿子的脸”。
事实上,过去的几年,曾经有好几个人告诉他,按照法律规定,儿子的欠款并不需要他来偿还,可他却认真地反驳说:“已经答应,不能反悔。”
为同事打工
在冰冷的城市生活久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便成了一种惯性。但如果有一天,一户人家的“顶梁柱”倒下了,别的人家又会做些什么呢?
一群杭州人最近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我们一起替他打工吧!
为了帮助一位突发脑溢血的出租车司机邢师傅,50多位杭州“的哥”组成了一支爱心车队。他们用空余时间“接力”驾驶邢师傅的出租车,并且把赚来的钱都送到他家里。
在此之前,尽管同属一个公司,但这些“的哥”相互并不了解。直到不久前的一天,邢师傅突然病倒,人们才开始陆续知道,他的老伴儿得过乳腺癌,打工的女儿收入微薄,而年过半百、已经开了16年出租车的邢师傅,是全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改变开始慢慢发生。一开始,一位“的哥”提出,希望帮这位陌生的同事开出租车;很快更多人加入到接力的队伍里。再后来,连其他出租车公司的师傅也打来电话,强烈要求“给我也排上班”。
如今,邢师傅还昏迷着躺在病床上,可他的出租车几乎天天跑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里。这些“帮人打工”的“的哥”,比自己干活儿还卖力,有人甚至特意提早1个小时出车,就为了帮邢师傅多挣点钱。
一位“的哥”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为他和邢师傅年纪相仿,“也生过病,也住过院,也感受过与邢师傅一家相似的困境”。
很多时候,这些正能量的出现,无关乎雄心壮志,只是出于一份最朴素最柔软的善意。
为孩子圆梦
抱着啤酒花生米看奥运的时候,是否有那么一刻,你会想起山区里的那些孩子?他们生活在偏远的大山深处,对他们而言,一个崭新的篮球或一套完好的羽毛球拍,都是一种奢望。
可在这样转瞬即逝的念头过后,生活还是一如既往。你看完比赛,洗个澡,等待又一个明天的开始。毕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不过,上一周,一个名为“大山里的运动会”的公益活动带来了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只要打开电脑,轻轻点几下鼠标,每个人都可以为几千公里外的孩子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这个活动的官方网站上公示着孩子们所需器材的类型和数量。如果你恰好是卖体育用品的商家,你可以选择投标,低价卖出自己的产品。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市民,也可以点击一下鼠标,捐出自己的一元钱。
一切就是这么轻松简单。上线82个小时后,这个活动就筹集到30万元,这些善款足够为35所山区小学提供13种体育用品。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四川大凉山里的许多孩子都将收到这些意外的礼物。平生第一次,他们终于可以抛起一个充满气的篮球,踢一只好看而有分量的毽子。
在这之前,他们只能做一些不需要器材的运动,比如做操、跑步,或者在泥堆里打个滚。还有一些聪明的孩子会用竹子和干稻草做一个“滑板”,或者会把几棵野菜捆成一只“毽子”。
而眼下,美好的改变即将悄然到来。改变之所以发生,网络媒介当然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还是电脑前那一只又一只轻碰鼠标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