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候选人高明是个名人。
通过互联网搜索“北大高明”,几十万条信息记载着他所获得的成绩:“2007年中国教育年度十大人物”、“2007年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导弹精兵”、“出色战士”等。
2003年,他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5年休学入伍当义务兵,2007年退役后返校上学。
高明,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在校生服兵役第一人”的名义被载入校史,也曾因休学参军引发了为社会广泛热议的“高明现象”,还一度被称为“北大最帅气的男生”。
直到今天,高明最常被问起的问题依然是:当初为什么去参军?他在文章《闲聊几句》中说,“很多事情对当事人讲,都是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的。”
在高明看来,很多事情并非一定要有规划、很强的目的性。参军,在高明眼里是一个男儿应该做的事情,碰巧有机会就去了,“想做的事,就是该做的事。这个‘该做’并不单指道德判断,更多是适合自己的性格。”
2005年年底,我国正式实行从全日制高校在校生中征兵的政策。从看到政策到作出决定,高明只用了几天时间。临行前,他在《等终军之弱冠——记我为何南行从戎》一文中写道:“天下兴亡,责任在我,直指己身。”
面对家人的劝阻,他回了八字短信:男儿意气,无关富贵。
当上义务兵,高明引用孔子的话说:“求仁得仁,又何怨?”
带着豪迈的激情,高明走进了军营。
入伍8个月,高明写了一篇名为《穷山读兵书,含笑看吴钩》的万字长文,记录一年来的军旅生活,北大青年网分13次连载,3天内点击量达上万次。高明说,他当时初次感受到军队里的战友情谊和团结精神,还处在寻求内外平衡的调整期。文中时而诗意甚浓:“当时农历二月间,桃花竞盛开;户户门前有绿竹与桃花,春草碧色,春水绿波。”时而豪气干云:“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但是,任何成功都不能仅仅依靠激情。“什么事情最终都要归于平淡,任何宏大的目标都要化为一天天具体的工作。”高明说。
“成了老兵之后就再也写不出那种话了,那才是真正的转变。”高明说。刚入伍时他总习惯说:你们部队,我们学校;两年后,他变成:我们部队,你们学校。文章也变得平和起来,从刚从军时的《等终军之弱冠——记我为何南行从戎》的意气风发,到《穷山读兵书,含笑看吴钩》的老友交流,直至《闲聊几句》如同恬淡谈心。
进入角色后,高明怀着军人的情怀,用每天的变化来应付白开水般的军营生活。
这个文科生用半年的时间补齐了《电工学》、《机械制图》等与导弹相关的课程,又创造了在两天内记住了500个导弹水平测试口令的奇迹。
当人们疑惑他怎么做到如此优秀时,高明反问,“人是完整的人,难道学物理的就不能懂历史了吗?”“我只不过比别人多努力了一点。”在他看来,学科不同、专业不对口等是一种很荒唐的说法,也是一种自我限制。部队里面是“需要什么学什么”,现学现用,考验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适应能力。
在采访中,高明反复强调自然修养、本末关系,“过度的规划会阻碍正常的成长,是本末倒置。”“本”是指德行、修养、学识,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高明口中不自觉会蹦出经济学术语,先做好“本”,然后在预算约束之下作出决定,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现在,高明已经离开部队5年,结实的身板上仍保留着军人特有的气质——挺拔、坚韧、直爽,“导师说我穿什么都穿得像军装。”
现在的高明很学术,讲逻辑、研究方法,时不时强调记者要用语准确。 “读论文,做研究。平常看书、下棋、打球,过着‘老干部的生活’。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