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12座坟茔见证忠诚

——记河南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党员干部群体

新华社记者 李鹏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05日   07 版)

    一条通向京津、1277公里的“生命之渠”——南水北调工程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为了如期完成这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的河南省淅川县在两年内搬迁了16.5万移民。

    如今,这项世纪大搬迁全部完成,河南省交上了“不漏、不伤、不亡”一名移民的答卷,但却有12名党员干部累死、病死在工作一线。他们和其他数以万计的移民干部用“一湖清水”书写了一曲亲民之歌,把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刻在了丹江畔的巍巍青山之上。

    12座坟茔

    2011年6月20日,当人们打开淅川县上集镇司法所副所长王玉敏的房间时,他仰面朝天,已经僵硬了。而在16日,患有肺气肿的他还在帮助白崖村的移民装车,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吃午饭的他手抖得已经夹不住菜了。17日一大早,王玉敏又骑着自行车赶了10多里山路,一直忙到把这个村的移民送走。

    一辆破自行车、一张老式木床、一双穿得没了色的皮鞋、几身旧制服、30元现金、10万元外债、一摞子荣誉证书,这是王玉敏留下的遗物。他常说:“移民是大事,等移民搬完了,我再歇。”可他没赶上移民搬完的那天。

    “为群众而死,不伟大也伟大。”这是村民给淅川县香花镇土门村马宝庆写的挽联。50多岁的马宝庆是村里的移民迁安代表,负责监督移民新村的房屋建设,吃住都在工地,连续一个多月天天干到晚上10点多。2010年12月13日晚,风雪交加,马宝庆对工友说:“我头疼,特别乏。”第二天一早,人们看到他摇摇晃晃往工地走,裤子都穿反了,大家劝他回去休息,可他走到一半,一头栽倒在地,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醒过来。

    在河南省淅川县,因为南水北调移民,这里流传着一份12人名单和12个感人故事。这是一份累死、病死的移民干部“光荣榜”:淅川县委机关党委副书记马有志、香花镇柴沟村党支部书记武胜才和白龙村组长陈新杰、九重镇桦栎扒村党支部书记范恒雨、上集镇干部李春英、刘伍洲和魏营村组长魏华锋、滔河乡干部金存泽、南阳电视台外宣部主任郭保庚、南阳市宛城区东湾村党支部书记赵竹林……

    两句箴言

    淅川县一位80多岁的老人,移民搬迁时,几乎每天都守着电视看新闻,时间长了,哪个乡哪个村搬到了哪儿,老人都记得八九不离十。老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看看经常不回家、患有糖尿病的儿子身体怎么样。

    她就是淅川县副县长、原移民局局长冀建成的母亲。冀建成患糖尿病十几年,身边总带着“三件宝”:胰岛素、文件袋和小毛毯。胰岛素每天要注射两次;文件袋里装满了各种材料,随时随地办公;困极了,就拿出小毛毯盖上躺一会儿。两年多来,他接待信访移民2800多人次,解决问题400余起。

    敬民如母!这是冀建成常挂在嘴边的工作箴言。他说:“只有把良心捧在手上、把百姓记在心上、把事业扛在肩上,才能为组织分忧,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移民满意!”

    “做百姓的贴心儿女,做移民的孝子贤孙”。这是九重镇党委书记徐虎对所有移民干部包括自己的要求。2010年4月,时任香花镇党委书记的徐虎带着刘楼村300余名群众到邓州市与移民安置点对接。由于对安置条件不满意,群众在对接会现场提了很多意见。

    “我是党委书记,可我今天只想以一个普通农民儿子的身份,与你们沟通,今天,我的老母亲和两个弟弟也正在赶往辉县安置点的路上,明年他们也要搬走了。”徐虎红着眼圈的一番话,让喧嚣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晚上9点多,这个村的拒迁户之一曹龙勋又去找徐虎,一进办公室,看见嘴上起泡、双眼通红的徐虎正在泡方便面时,原本想理论一通的他,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只说了一句话:“我同意走。”

    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党员

    白加黑、5+2,淅川县的移民说,南水北调的党员干部是在拿吃药的劲头干工作。南阳市的一份统计数字最能说明移民搬迁的任务量之大:两年内,4.3万户、214批移民,3万多辆车,141个安置点,新建安置面积335万平方米,调整土地250万亩,涉及人口500余万。

    2011年6月26日,淅川县老城镇官富山村的搬迁现场,15名移民群众和干部“火线入党”。而仅当年上半年,淅川县的新增党员就达2000多人。这就是河南省两年完成这项移民大考的秘诀所在。两年内,约30万人、870个单位直接参与了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而核心正是1925个各级党组织。

    如今,因为一场移民大考的洗礼,一些党员的故事广为流传:现任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曾任南阳市主管移民的副市长崔军脖子上做手术,伤口还未复原,就扎进了移民村;“拼命三郎”、原南阳市移民局局长王玉献肾结石尿血,插上导尿管就进村指导,因劳累晕倒跌破了头,缠上纱布又出现在了移民搬迁现场;淅川县老城镇的党员安建成为了移民迁坟,这个战场上杀过敌、流过血的三等功英模,抽完十几根烟,含着眼泪跪在了移民的祖坟前……

    南阳市移民局纪检组组长吴家宝说,搬迁中,感人的事迹太多,我们无法挖掘出每个移民干部的故事,但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党员。

    新华社郑州9月3日电

分享到:
12座坟茔见证忠诚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走向安稳致富路
万名大学生质量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北京警方公布日驻华使馆车辆
国旗被强摘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大型海外钾肥基地建设牵动人心
深入学习张丽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
陆昊参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二○一二年
新生开学典礼并与经济系师生代表座谈
广东中山“改分书记”受审
媒体别拿“爱国”当生意做
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愿为乡亲放一辈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