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记者张桂林 李松)经过10多年移民迁建,三峡库区不仅顺利完成了百万移民搬迁安置,还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机制和社会保障网络,努力破解“产业空虚”难题,迈上了安稳致富新征途。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为建设三峡工程,10多年来,三峡重庆库区累计搬迁移民113.8万人。中央和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编织“民生保障网”,使移民生活有改善,搬迁之后能稳住。
云阳县高阳镇明冲村移民陈七三,过去是远近闻名的“上访带头人”,近几年通过自筹资金和政府扶持,在一片荒坡地上建起存栏600多头猪的生态养殖场。他说,国家支持移民创业,让大伙看到了希望,发家致富有了奔头。
在三峡库区,为帮助移民就业,各级政府不断创新思路,建立起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岗位开发为一体的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据统计,近5年来,重庆先后培训三峡移民27.5万人、新增移民就业达28.4万人,动态消除了移民“零就业家庭”。
百万移民安稳致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搬迁之初,“产业空虚化”一直制约着库区发展。中央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库区培育新产业。全国20个省市和中央部委倾力对口支援,累计帮助引进项目资金上千亿元。库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破”而“立”。
2011年,国家又出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重点扶持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生态建设和地灾防治等,三峡库区抢抓机遇,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万州,库区最大的移民城市,在大力培育新产业的过程中实现蝶变。随着神华集团万州港电一体化项目等一大批百亿级项目开工、投产,万州已基本形成盐气化工、光伏产业、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崛起为“工业强区”。巫山县立足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开建一个投资达70亿元的三峡国际旅游度假区,可带动沿线多个乡镇,形成一个容纳5万居民的县城副中心,有效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目前,三峡库区已初步形成以柑橘、蔬菜、中药材为主的农业产业,以天然气化工、能源等为主的工业产业,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游为主的旅游产业。今年上半年,重庆库区GDP达到2119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市增速。
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三峡库区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成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三峡两岸昔日的荒坡重新换上了绿装,一幅山清水秀、生态安全的新画卷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