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日本核电站工作20年的工程师,平井宪夫的遗言更像是预言。
根据平井宪夫的披露,1971年投入使用的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原本计划运行10年就永久停止,但因“关闭它是极大难题”,便继续运行下去。
“核电厂绝对安全——这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平井宪夫感叹说。1996年,这位负责监督检查核电安全的技师逝世。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他生前对于核电生产一线情况的披露被结集成书。由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灾难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灾难。
这本名为《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的著作,打破了不少人对核电站的幻想——清洁、高效、安全,事故只是小概率事件。
在这位“遭受一百次以上体内辐射”的技术专家看来,图纸上设计出来的绝对安全的核电站方案,实际上是无法在施工和运行中实现的。
谁能想象,在建设世界领先的核电厂时,铁丝掉入原子炉、工具卡进配管里的人为疏漏层出不穷。有一次,运行中的核电机组一根位于高辐射区的螺栓松了,为了拧紧这根螺栓,不得不安排了30个工人,轮番冲上前去,每人只能工作几秒钟,有人甚至扳手还没拿到时间就到了。最终,为了将这根螺栓拧紧三圈,动用了160人次,费用高达400万日元。
原来,许多专业人士不愿从事核电建设,大批菜鸟被雇用。他们对手里活计的重要性毫不知情,像堆积木一样组装零件。
平井宪夫打了个比方:“即便再高明的建筑师来设计你的家,碰上技术不良的工人,盖好的房子依然可能这里漏水,那里错位。”
即便建设不到位,好好监督也能防止事故吧?但平井宪夫透露,政府指派的核电站运转管理负责人只会读一读整理完善的文件,听一听经营者的报告,再看一看洁净光鲜的场地,便判定“运转合格”。
在核电厂,长达数十公里的各种配管交织如网。这些配管被上万个焊接点黏合,就像人体的血管,哪怕一条破损,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但为了节省成本,这些配管被承包商加工为半成品,再运到现场组装。许多被设计成适当长度的配管因铸造标准不同,并不能对接,只能依靠外力将其强行拉长。原本适应核反应堆运转产生的热膨胀的配管,在这种组装方式下变得极易破裂。
按照规定,核能机组每运转一年,就必须停机保养。原子炉产生的高压致使配管中产生300摄氏度以上的蒸汽和大量热水,管壁和气门会因此损耗,全靠工人定期更换。即使被层层护具包裹,工人们还是会受到严重辐射——事实上,这些护具的作用并非保护工人,而是为了确保放射线不被带出核电厂。
更令人悲哀的是,核电工人中有95%以上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大都是冬歇时打工的渔夫或农民,在毫无恐惧心的情况下,面对核燃料运转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无形、无色、无味,却杀伤力极强。
平井宪夫表示,自己正是因为遭受辐射污染而罹患癌症。在克服了死亡带来的恐惧后,他决定将全部真相公之于世。这本书在出版以后引起巨大反响,平井宪夫被誉为“日本核电员工揭发内幕第一人”。
最近,日本国会福岛核事故调查委员会也得出结论,2011年3月11日的核事故是日本政府、监管机构和核电厂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失职所致。该委员会在报告中对日本的核工业和核工业的监管者进行了谴责。报告的序言说:“虽然很痛苦,但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场日本制造的灾难。”
对平井宪夫而言,这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他披露的内幕就像一串黑色念珠,被时间的手指捻着,忽然有一天,绳线崩坏,悲剧散落一地。
《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福岛事故十五年前的灾难预告》
[日]平井宪夫等著 陈炯霖 苏威任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