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世界并不仅仅是黑白的,灰色的机械也不完全是冰冷的,一袋小小的奶粉背后凝结了多少人的辛勤劳作,书本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在操作中并不是那么简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与别人沟通需要很多技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各自不同的苦衷和追求。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本科生 柴伟)
——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我们的实践是走进基层,体验跟学校里不一样的农牧场生活。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是一次“疗伤之旅”。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母亲们一度陷入恐慌,随后接二连三的奶粉质量问题,在敲打着民族企业的良心,也敲碎了每一位信任着国产奶粉的消费者的心。所以,新闻学子走基层,不仅仅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拓展,更是一个用摄像机记录、用笔尖描绘事实真相的机会。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刘文畅)
——受工作性质的限制,生产车间的员工都是男性,这些小伙子每天下午都要经历汗如雨下的劳作。他们每天都要对干燥塔进行清洁,在最高温度达50多摄氏度的车间里,他们要钻到干燥塔里,用手一点一点地进行擦拭。包装流水线上都是青年女工。擦得锃亮的绿色地板,齐刷刷的流水线,认真忙碌的工人,精准的手法,都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这些外人的到来并没能分散女工们的注意力,流水线上,每天的工作任务都是根据订单精确计算过的。看着这些坚守在生产一线的人,这些辛勤工作的最可爱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国内的乳粉企业多一点信心和支持呢?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马雪)
——经过紫外线消毒后,我们来到奶牛的居住地——牛舍。牛舍很宽广,奶牛很可爱,但还是不如踩在脚下的牛粪有存在感。“不觉得这个味道很难闻吗?”我们问。“习惯了”,刘场长回答。习惯是一种可怕而又神奇的力量,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短期实践”这个心理基础之上的,那些养殖场的员工,却一天天地坚持着、忍受着。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接受的。但生活并没有给我们更多更好的选择,于是我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走,将那些曾经无法想象和无法接受的都变成一种习惯,来换得自己心中的安定。我想,养殖场里面牛粪的味道,其实也就是生活的味道。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本科生 陶娜)
——新闻人的工作并不伟大,只是替大众问出他们心中的问题,向对方寻求答案,多方印证答案,我们不需要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只需要把各种情况摆在大众面前,给他们提供充足的信息,让他们自行判断、明辨是非。
面对国产奶粉的诚信度,在此行之前我会跟大家一起向一切发出质疑,认为所有标榜的“安全”都是不安全。但通过七天的实践和亲身体验了解,起码对于飞鹤,我会充满底气地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同时,也希望大众能理性地看待中国乳业的安全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