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家之言

别让“内涵建设”成高职院校时髦口号

若尘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7日   11 版)

    教育界最容易生产新名词,也最不缺时髦的名词,每个词语的背后甚至都影射了时代背景,如“生源危机”、“倒逼机制”、“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目前,一个共识是,高职院校已从外延式发展,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向内涵式发展如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等过渡,高职院校未来办学的着力点应该是加大内涵建设,形成特色品牌。

    笔者注意到,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新闻报章,“内涵建设”都是一个热词,似乎,要是不搭上“内涵建设”这个概念,真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感觉。当然,这也说明内涵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职界人士认可和接受,但同时,笔者也发现,对“内涵建设”的解读也是自说自话,各有各的理,有的甚至在内涵建设的圈外打转,借题发挥,并不能抓住其核心,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内涵建设”这个概念,避免使之成为这场建设运动中一个空泛的口号。

    首先,专业建设应该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一所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各项工作总是千头万绪,涉及许多方面,办学者若想全都抓,却未必全都能抓好,工作必然要有个重心,希冀“以点带面”式地推进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内涵建设”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发展理念、校园文化、管理水平、专业建设、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等。其实,剥去“内涵建设”的外衣,它并无新鲜的内容,因为在每个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建设和完善,而“提升质量”也应当是教育发展永恒的追求,再者,将外延式与内涵式发展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也不可能,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无数量的质量,也没有无质量的数量。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曾撰文说,专业建设无疑是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在高职学校办学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有哪些最具特色的专业?这些专业和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辨识度是否高度清晰?特色是否明显?专业如何与产业对接?专业如何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命低效?专业如何具备行业气质?这些才是管理者最需要着重思考的核心。

    其次,“质量”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去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统计出来的就业率,还是学生的就业质量?评价的标准能否量化?

    教书育人是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就是要直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有培养方案,它应包括文化知识、专门技能和综合素质等的明确要求。而这些都会在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中体现出来,尽管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会有很多,但是,要始终以专业建设为中心而展开,重点考察其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和方法等能否更好地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三,“内涵建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在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更是高职院校发展一种内在、自发的需求。在生源危机导致部分院校濒临倒闭的今天,总会有部分院校不过是披着内涵建设的外衣,随着高职院校发展的“大流”,在前进的队伍中喊喊口号,却找不到发展的真正出路。毕竟,教育发展的背后靠的是办学者和教育者的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改变更是深层次的变革,仅靠做表面文章必定不行。

    内涵建设也正是考验一所高职院校发展的办学理念。笔者疑惑的是,“内涵建设”与之前一直呼喊的“改革”究竟有什么差别?如果说“改革”可以充当“内涵建设”的一种手段,那么,一所学校的“内涵建设”绝不单单是领导者的任务,因为改革目标的达成总要依托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合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自下而上”的改革才是一所学校突破自己、实现发展的最有效的动力,其前提是这个学校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以保证自身不断主动地谋取进步,而非被动式地被驱赶着前进,否则,“内涵建设”反倒成了大家的一种牵绊,一个任务,不过是领导者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种梦想。

    总之,不管“内涵建设”在今天有多响亮、多时髦,它总脱离不了教育发展的本质和内核,唯有明晰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准突破口,抓住重点,高职院校才能在“内涵建设”中办出真正有特色的职业教育。

分享到:
重拾国企参与办职教的责任
江苏教育厅长现场问道高职
向着大学方向,一个人前进
别让“内涵建设”成高职院校时髦口号
成都建设国际职业教育“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