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电视综艺如何跨越“七年之痒”

——《中国好声音》热播的启示与反思

“新华视点”记者 张乐 段菁菁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02日   02 版)

    随着中秋之夜年度“好声音”的产生,陪伴观众走过一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终于落幕。在大量同质化的跟风和模仿包围中,《好声音》为何异军突起?在炒作、出位成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代名词的今天,《好声音》的热播启示了什么?

    《好声音》是否真好?

    草根音乐选秀节目销声匿迹,相亲类节目快速降温……今年以来,一度热闹非凡的中国电视综艺略显沉寂。然而,一档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中国好声音》却在7月横空出世,给中国的电视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好声音》由浙江卫视正版引进,节目形式非常简单: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四位中国音乐界最具实力的音乐人担任导师,现场选拔唱功非凡的“好声音”,并为优秀学员提供专业的音乐指导和帮助。在没做太多宣传的前提下,节目首期播出便一炮而红,节目收视率超过国内最火的综艺节目;此后,节目一直牢牢占据着地方综艺节目收视率的头把交椅,并屡屡刷新收视纪录。《好声音》由此也成为商家的宠儿,一条15秒的插播广告售价高达50万元,创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广告新高。

    国家广电总局的节目监看点评这样评价:“这些普通人的非凡演唱实力和对音乐梦想的追求让人动容,而导师们的点评也温情真挚,且不乏生动。整个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气氛热烈感人。”

    《好声音》不仅牢牢吸引住了传统的收视人群,还将知识分子、青年人等此前几乎与电视“绝缘”的群体吸引过来。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通过个人微博说,自己“一口气看完不禁叫好”;影星姚晨称赞“节目真挚,嘉宾真挚,评委真挚”;导演冯小刚则感叹被学员真挚的感情“猝不及防撞了怀”。

    《好声音》会不会昙花一现?

    《好声音》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与其他综艺类节目相比,其精良的制作给人印象深刻。    

    《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为确保节目品质,精良制作的理念贯穿节目始终。为捕捉到每个学员、导师和亲友团的表情和动作细节,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节目组27台摄像机同时摄录,调用素材量达到10000多分钟,片比高达130-140:1,是国内同类节目的至少40倍。为学到“The  Voice”版权方的精髓,节目组认真比照学习海外节目的流程、布景、灯光、台词脚本,甚至摄像机光圈调校的标准。“综艺节目的成功秘籍,往往就隐藏在这些高度专业化分工的操作细节背后。”

    一档有持久生命力的节目,不仅要好看,还要通过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中国传媒大学学者徐帆表示,《好声音》的背后,流淌着平凡人丰富的情感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正因为此,坚持通过歌声赢得自信和尊重的“哈尼王子”李维真,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背负工友梦想而来的航天科工云杰,这些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才走进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里。

    然而,在节目热播的同时,也有人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和意见。他们中,有人批评部分选手存在身份和故事造假,有人质疑专业选手和业余歌手同台竞技是否公平,有人则担心优质学员资源枯竭导致节目难以为继。在充分肯定《好声音》的同时,业内也在质疑:第二季的《好声音》还能持续这样的火爆吗?高投入高产出的制作和播出模式会否难以为继?它会不会也像中国其他几档曾经非常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一样,盛极而衰,甚至昙花一现?

    电视综艺如何跨越“七年之痒”?

    从一枝独秀的《超级女声》到帮助都市男女寻找真爱的《非诚勿扰》,再到街谈巷议的《好声音》,短短7年,热播节目繁荣了中国电视屏幕的内容表现,将观众带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新世界。而与此同时,也带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走过了风光无限、却又备受争议的7年。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正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浙江广电集团总裁王同元说,过去是阳春白雪,“叫好不叫座”,后来一段时间则是一味降格以求,讲炒作、搏出位,迎合低级、猎奇、娱乐至死的媚俗文化。为了快速达到“马太效应”,有的节目不惜花掉制作费的一多半来邀请明星,也有节目整个制作成本才1000多万元,而用在宣传上的费用就高达3000万元……“这样的弯路浙江卫视都走过。”夏陈安直言不讳,“但我们渐渐认识到,这样的发展就像饮鸩止渴,是不可持续的。”

    4至5年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生命周期,许多成功的节目都没走出这个盛极而衰的怪圈。选秀类节目曾引发全民热潮,但这类节目终因路子越走越窄、沦为娱乐流水线产品而难以为继。而后婚恋交友被搬上秀场,一度风靡国内,但这类节目因炫富、“毒舌”和过度炒作而备受公众诟病。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如何跨越“七年之痒”?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电视综艺节目都来自于对国外成功节目的“山寨”和模仿。而在浙江卫视获得“The  Voice”正版授权之前,上到央视,下到地方卫视,类似《好声音》的盲听盲选、导师转椅等音乐选秀模式也已屡见不鲜。反观《好声音》取得巨大反响的一大原因,就是它超越了其他电视台“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的简单模仿,开始“摒弃山寨,原版引进,精妙学习,地道制作”。

    短短7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长足进步。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孟建认为,一档成功的节目,必须符合“品质、品位、品格”三个条件:制作精良,画面好看,给人以视听享受;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高度;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好声音》符合了前两项,但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国电视综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有一天,中国的电视综艺能由模仿和学习转为原创,并实现价值观和表演模式的输出,那中国的电视综艺或许能够创造真正的神话。”    

    新华社杭州10月1日电

分享到:
泰斗陨落 风范长存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逝世
石磊:人生从乡间起步
电视综艺如何跨越“七年之痒”
河南大学喜迎百年校庆
西安外国语大学喜迎60华诞
汪学兵:开“绿色银行” 做新型农民
首都各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