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点评

李斐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0日   10 版)

    莫言:没看法

    嘿,您听说了吗?中国作家莫言可能要拿诺贝尔文学奖啦!

    我可没糊弄您,外媒的一则预测消息一发,书店里昔日堆了一摞摞的莫言的书这可都卖光了,国外博彩公司都为莫言开盘赌了。平日里少有人问津的文学话题,如今也成了新闻大热门,一时间个个都成了文学评论家,谁都能出来说两句。有人出来贺喜,有人出来质疑,有人忙着拉近乎,还有人赌咒不服气,“要是莫言拿了奖,我就去湘江裸泳,到长城裸奔”!

    热闹归热闹,究竟怎样。结果咱们这个未来的可能获奖者,跟他的名字一样,不愿意言语。诺贝尔文学奖?“我没看法”、“希望低调一点”、“我要专心写作”。

    得了,就凭您这句话,今儿要是评谁才是名副其实的作家,这名分就归您啦。

    松本辉彦:迷了路

    照片里这位大叔在福建旅行时,丢了钱包,没了护照,又迷了路,困在车站无人照顾,还好热心市民来帮忙,管吃管喝地让他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迷路的三个礼拜。这本算不上什么大新闻,可他却成了众人追逐的焦点,原来,这是个叫松本辉彦的日本人。

    就在他陷入旅行困境的日子里,另一场困境正在他身边星星点点的城市里蔓延。愤怒的人们抡起拳头,砸向路上还在行驶的汽车,撞开还在营业的商店,只因为这些地方挂着属于他的家乡的标志。

    不知道这位迷路的日本游客是否了解,迎接他的温暖的食物和衣服,在这样的日子是多么不寻常的大新闻。虽然为这样的新闻高兴,我却希望这样的故事终能变得司空见惯。毕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就没有什么规章可循,不管他是来自北京,还是东京。

    常石头:爬长城

    在过去的26年,50岁的常石头几乎天天爬长城,但他却很少登高瞧瞧这世界奇迹的壮观风光。别人趁着“十一”长假登高望远,他却只能挤在人群中低着头,眼巴巴地瞅着地上,因为对这个长城上的清洁工来说,满地四散的垃圾才是他每天必看的“景致”。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可“好汉们”上了长城,挥一挥衣袖,丢下数不清的垃圾。老常只得跟在后面,弯下腰捡果皮,拿竹竿夹纸片,还得像古代的武林高手那样,抓着绳索爬出城墙外,一溜滑到树林里,捡起飘荡在陡壁之间的包装袋。

    没人知道老常在长城上练出多少“绝技”,就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每天要俯身低头的次数有多少。但在那条假期里人头攒动的古道上,这个一直弯腰低头的老常,才是这座长城最了不起的好汉。

    亚瑟·苏兹贝格:老报人

    美国《纽约时报》是一份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报纸,而它的前任主编亚瑟·苏兹贝格却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他没有“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的刁钻,也没有媒介大亨默多克的野心,身为主编的他不爱干涉稿件,只在迫不得已时一个人跑11层楼梯下去,恭恭敬敬地站在编辑部的门口,排队等着跟他手下的编辑见面,讨论报纸的编辑方针。

    然而,正是这个温和的美国报人,在越南战争期间坚持刊登越战秘密报告,坚持公布信息,拒绝向尼克松政府妥协,并在受到警察局长指控时,勇敢地站出来对簿公堂,最终赢得“沙利文案”。

    如今他去世了。世界失去了一位好报人,“一个捍卫新闻自由的老上尉”、“一位敢于向当权者问责的新闻人”,不过所幸在他身后,这个儒雅的男人留下了一份享誉世界的报纸,一个不惧强权的时代,还有这种坚定的报人精神。

李斐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0月10日 10 版

为了不残缺的美
骆驼累死了,游客被捅了
不做阿Q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