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究竟应该为谁代言、经济学专业为什么火热、经济学教授是否可以在校外兼职?10月10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建系9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石磊教授就眼下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据悉,吴敬琏、朱民、陈天桥等一大批经济学家、企业家均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搞经济的学者,价值倾向要中立”。石磊认为,经济学者要用良知和责任心来维护和巩固社会对经济学家的信任。
经济学家究竟应该为谁代言?在石磊看来,作为社会人,经济学者肯定会有现实的利益关照,甚至可能会服务于某一利益阶层。不过,他强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绝不支持任何学者站在部门的利益,为某个特殊的利益阶层代言。
石磊说,学院的一些学者在外面发表言论,有两种可能:一种并不是刻意要为谁代言,而是这位学者多年以来一以贯之的学术观点。另一种讲述的观点是基本事实。
石磊举例说,曾经有人议论,一些经济学者说房价不会降,是不是有意要维持高房价,想让自己的资产增值?“我不敢断言这样的经济学者是否真有这样的考虑,但事实上,如果他是指上海的情况,那他讲的就是事实,不是简单地为谁代言。因为从土地的供给来看,上海房价下降的空间不大。”石磊说,“这样的学者他是否代表某个地产商,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讲的是事实。”
目前有不少高校经济学方面的老师在校外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或兼职,石磊对此并不反对。他认为,经济学的学科本质注定了它服务社会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教书育人,也可以搞科研,发展经济学理论,还可以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帮助地区或企业做规划谋发展。
“我们的学者可能也参与了一些企业的问题研究,甚至也以自己的学术良知、学术声誉为公司降低风险,比如担任一些品质优良的公司的独立董事,从制度上是允许的,也是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但石磊也强调,高校教师的本业还是培养人,做好了这个本职工作,才谈得上其他的东西。
近些年,国内各高校的经济学类专业一直是考生追捧的专业,录取分数居高不下。石磊用“奇高”来形容近几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他认为,如果引导得好,可以发挥高校的优势,如果引导不当,实际上是在强化经济学世俗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我们不希望一个很好的学科,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学科,仅仅被用来满足少数人短期利益的追求,那样会把这个学科弄得越来越庸俗。”
石磊引用了哈佛大学校长曾经说过的话——“很多哈佛的学生都热衷去华尔街工作,是美国人的悲剧”。石磊认为,这个问题从两方面去看,一方面,金融业很重要,很能赚钱,所以从自由选择的原理出发,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这个领域去挣钱,这不足为奇;但另一方面,当全社会都集中于世俗的金钱利益的时候,难免会使得这个学科更多地着眼于短期利益的考虑,而失去对这个领域深层次的长期的研究和关注。
“如果你选择经济学,选择金融,就不要只重注短期的利益。”石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