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见到前来看望自己的“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柴家科大老远就张开双臂,迎上前与他拥抱在一起。
今年5月,身为北京军区某警卫师士官的高铁成,回家途中遇到餐厅煤气罐燃爆,他为救群众3次返回火场,造成面颈部与双上肢被烧伤。
柴家科是我国烧伤领域的权威,曾担任北京奥运会、世博会、载人航天飞行等重大活动烧伤应急专家,他受命抢救高铁成。柴家科带领团队精心救治,让这位勇敢的战士不到一个月便重返岗位。
“人们称赞我是英雄,我只不过救了10多个人。”高铁成说,“柴主任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恩人”
与普通外伤患者不同,烧伤病人都是“急茬儿”。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的柴家科,已记不清自己执行了多少次这样的突发任务。
2006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发生山林大火,奉命扑火的武警官兵有35人被严重烧伤。当时柴家科正在山东烟台主持一个学术会议,接到上级救治伤员的命令后,他火速乘飞机赶往事发地。
烧伤分为四度,一度最轻,是皮肤表皮烧伤,四度最重,它已伤及神经、血管和骨骼等深层组织。35名伤员很多都是四度烧伤,生命垂危。柴家科控制住他们的伤情后,果断决定将病人运回北京救治。伤员安全抵达医院后,柴家科带领救治小组连续奋战3昼夜,完成27台大手术。
时值盛夏,特护间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还混杂着令人窒息的恶臭,柴家科整天守候在病房里。一位蒙古族伤员伤情最重,连续3次出现病危,都由于抢救及时有效,闯过了鬼门关。
80多天里,柴家科历经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会战”,他熬红了双眼,牙龈发炎,面颊肿得老高,硬是将35名伤员全部从死神手里夺回,实现了中央领导提出的“零死亡、低伤残、早康复”的救治目标。
有人问过柴家科:“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医生?”他回答说:“病人以命相托,这是天大的信任。一个好医生要有好医术,以及对病人的同情心和高度责任心。”
2004年春节前夕,山东一对小姐妹在洗澡时,浴室热水管突然爆裂,两个孩子被烫得体无完肤。当地医院判断,她们伤情太重,已经很难救活。腊月二十九上午,柴家科接到求救电话,姐妹俩被紧急送到北京。
昏迷不醒的两个孩子当时全身皮肤脱落,向外渗着黄水,心率每分钟170多次,抢救一直进行到大年三十凌晨3点,两人的病情才趋于稳定。
春节七天假,柴家科和科室人员24小时轮流守在孩子身边,18天后,两个幼小的生命奇迹般活了下来,并康复出院。孩子的母亲握着柴家科的手说:“做梦也没想到孩子能治得这么好,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恩人啊!”
让病人重获新生
严重烧伤后的脓毒症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15年前,柴家科完成在美国的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就开始准备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他说过,科学的入口就是地狱的入口,谁最能吃苦,谁最能坚持,谁就能最后走出去。
历经10多年研究,柴家科和他的团队就烧伤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临床特点以及烧伤脓毒症的防治等进行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在全国100多家大型医院专科推广。得益于此,我国烧伤脓毒症发病率由43.9%降至26%,烧伤总治愈率达99.8%。柴家科也凭借着这一课题的成功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生们都很敬佩柴家科,说他是“精力超人”,他对一些病症的判断更让大家佩服不已。
有一次,医院收治一位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病人,手术后5天,病情不仅不见好转,还出现高烧、心率加快等现象。烧伤病人最怕感染,已经使用了高效广谱抗菌素和抗真菌药物,可病人的表现是典型感染症状。
柴家科看着烧得直说胡话的病人,判断不是感染造成了病情恶化,“马上停止抗生素和抗真菌治疗!”他果断说。医生们都愣住了。柴家科解释说,是药三分毒,病人的症状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果然,停用药物两个小时后,病人各项异常指标开始降低,狂躁的情绪恢复平静,这名患者最终得救了。
柴家科多次说过,他的一生有两大目标:第一是把更多烧伤病人治好,使他们重获新生;第二是让烧伤病人的外貌恢复美观,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烧伤的主要问题来自创面,尽早封闭创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而改善创面修复效果,减少瘢痕形成,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传统采用的猪皮制品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有一定效果但缺点也不少。柴家科带领课题组,查阅大量文献,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异种(猪)皮肤替代物的攻关。他们的研究最终获得了成功,先后治疗烧伤患者和整形患者3万多例。
尽管成果众多,但柴家科很清醒。他说,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皮肤,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解决汗腺、毛囊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那才是对世界烧伤医学和烧伤病人的最大贡献。”
少了“红包”,多了“红旗”
烧伤科医生不好当,每天面对的都是“惨不忍睹”的烧伤患者,病房中刺鼻的异味更是让不少人当了“逃兵”,柴家科刚工作时,科里流传着“共产党员搞烧伤,非党员搞整形”的说法。“这说明烧伤苦啊!”他笑着说。
科里曾收治过一名70多岁的患者,创面金葡菌严重感染,臭味刺鼻,柴家科和护士将病人抬上床,脱去衣服,端来热水擦洗,换了七八盆水,才洗净患者身上的污垢。看着满头大汗的柴家科,老人感激地说:“伤了快一个月了,从来没这么舒坦过。”
柴家科的司机康利兵说,柴主任出差回来,不管多晚,第一站肯定是病房,查完房以后,第二站才是家。
从事烧伤工作时间长了就知道,烧伤患者绝大多数是工人、农民。柴家科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病人付不起医药费,想放弃治疗,科室人员的捐款最终使病人转危为安。
3年来,他和科室同事的捐款就有10多万元。“我一直想搞个贫困救助基金,帮助那些看不起病的人。”柴家科说。
其实,他想赚钱很容易。2001年,一家单位4名工程师被烧伤,目睹柴家科带着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全过程,那家单位领导非要留下两万元表示感谢,柴家科婉言谢绝了。
少了“红包”,多了“红旗”。近3年来,柴家科就收到了60面锦旗,500多封感谢信、表扬信。
治疗烧伤的柴家科也曾被烫伤过,他的右胳膊上,捋开袖子就可以看到一个3厘米长的伤疤。学生说,那是为了救治患者留下的。
有一年,东北4名纺织女工被严重烧伤,柴家科不分昼夜地守护着病人。当他全神贯注地给一名患者换药时,右手臂一下贴在了一旁的高温烘烤灯上。被灼伤的皮肤发出焦糊味儿,柴家科却只是皱了皱眉头,继续为病人换药。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4名女工脱离了危险,柴家科瘦了整整一圈,胳膊上也留下了那块伴随他一生的伤疤。
“这个伤疤好像在时刻提醒我,不要忘了医生的责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