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新闻之根在生活

——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图片展社会反响强烈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25日   06 版)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璩静 杨荣荣)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共同举办“躬行大地——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图片展自10月18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截至目前共吸引超过3500位各界观众前来参观,社会反响强烈,赢得了广泛赞誉。

    4大部分、300余幅照片,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一年中走过的难忘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新闻工作者“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风采风貌以及大量“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的优秀新闻作品得以全面展现。深入地铁工程隧道里采访,因高原反应休克吸氧,爬上300米高悬索桥,听高龄老人讲述不禁潸然泪下……镜头中,记者们的各种采访场景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新闻的生命源泉到底在哪里?通过这些图片,看到记者们的采访实践,我感受到了新闻最原始的生命力。”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杨云康表示,“如果不深入新闻现场,不拿到真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仅仅用拼凑的现成材料,或者根据真假难辨的‘网传’信息发出报道,记者就只是被报道对象的传声筒。”

    来自河北邯郸、72岁的吕如清大娘几乎在每幅照片前都停下脚步。看着一幅中国日报记者在广西百色体验农耕劳作的照片,吕如清说:“这让我想起来我在村里种地的经历,要写农村,只有到了田里,才知道庄稼人的辛苦,才能写出来好文章。”她指着一幅北京晨报记者在暴雨积水中报道的照片说:“看了这些图片,我特别佩服做记者的人,天天风吹日晒,哪里危险就去哪,写老百姓的故事。”

    “现在都说核心竞争力,看了展览,我认为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走’出来的。”在兰州从事医务工作的陈蓉对人民日报记者跟随农民工返乡的照片印象尤为深刻。“我也有买不上票站几十个小时回家的经历,看到这张照片就像看到了我自己,特别真实,也特别有感触,希望下次有机会带着同事朋友再来看一次。”她说。

    中国财经报的年轻编辑高振兴原本只是打算来观摩学习同行的摄影技术,而看过展览的他却被照片展现的内容所触动。“我都能感觉到每张照片背后必定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记者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捕捉细微的感动瞬间,使读者看到和了解社会各个角落。”

    “很真实,很基层,带着‘泥土味’。”这是很多观众看到展览的第一反应。一些观众认为,“走转改”活动最大的亮点之一是通过报道解决了很多百姓的困难,例如索道医生已经不用溜索过江,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解决了。“虽然通过媒体解决社会问题并非正规流程,但在中国的转型期,这是媒体必须担负的责任,所以我觉得新闻战线的‘走转改’特别切合当下中国需求。”来自中直机关工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躬行大地、心系群众”“希望‘走转改’活动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为”,“走,再走;转,再转;改,再改,长期坚持,必有收获”,“最生动的实践在基层,最鲜活的新闻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各界观众在留言簿上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观感,来自基层的寄语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语重千钧。

    新闻的魂和根,就蕴藏在这片最广袤、最深厚的土地之中。

分享到:
新闻之根在生活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图片展览明天开幕
林俊德事迹情暖冰城
守着中青报,快乐度时光
白玛德吉:让牧区孩子都能来上学
喜迎十八大 掀起网上宣传热潮
卫康公益“十八岁的选择”微电影大赛颁奖礼举行
武昌实验小学取消“几道杠”臂章
宁夏:下沉机关警力蹲点促消防
南昌:新建县3家火患单位被摘牌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