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贫困生,在这里工作,心里会不会有一点自卑?”
“真的没有,我只觉得,能在这里工作,是一份荣耀,别人都羡慕!”
每当面对上述疑问,合肥工业大学的研一学生王宏岩总是如此回答。她的所有“同事”也是如此。
这家由学生自主经营的日用品超市——“莘莘助学超市”,位于该校学生宿舍区东南角。从大三起,家庭贫困的王宏岩就在这里做店员。读研后,王宏岩本有机会找一份高薪的兼职,但仍然对这份工作很有感情。在她看来,“这里就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很多‘前辈’店员重返母校,都会把这当作第一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08年初,合肥工业大学决定把原先经营超市、IP话吧、洗衣房的场所交给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筹办勤工助学基地。是年9月,正读大三的学生董亮,看到勤工助学中心网站招聘店长的启事,兴冲冲地报了名,并通过竞聘演讲,成为首任店长。
一个月后,董亮在全校经济困难学生中首批招聘了23人,不到半年,人员扩充到50多人。超市每天从早上7时营业到夜里12时,工作人员分为3个班次,通常一个班次4到5人。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超市规定每人每周工作不超过40个小时,如有同学因工作导致“挂科”,将被立即劝退。
对学生来说,开超市还真是头一遭。不会安装货架、不知如何摆货,他们就悄悄地跑到附近超市“学艺”,请教专业人士;不知如何定价,他们就分成四五个小组,进行市场调研;没有供货商,他们就挨家挨户地和商家谈判。
2008年11月18日,“莘莘助学超市”正式开业。董亮清楚地记得,开业一个月后,营业额就基本稳定在每日七八千元,半年后超市一天的营业收入最高将近万元。目前,超市店员平均可以拿到每月500元左右的工资,绩效优秀者可以拿到1000多元。
如今,学校将“莘莘模式”加以复制,在新校区开辟了“菁菁学园”、“二手书店” 两家助学基地,均获成功。
“这是一种发展性资助,实现了资助工作由单纯的‘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该校大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主任钟军认为,在这里可以学会自立自强,互帮互助,人际交往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得到提升,这份工作经历还能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曾经在超市工作的158名学生中,有25人被保送和考取研究生,96人获得各类奖学金,毕业生在中国电信、一汽集团等大型企业工作,就业率达100%。
小小的一间超市,为何走出了这么多的优秀毕业生?
大四学生王鹏说,“这么小的一个圈子,如果成绩差了真是不好意思,所以大家比着学,考研的时候,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还能互相交流,推荐导师。”
“在这里学会耐心、静心地做一件事情。”已经保研的现任店长夏宏藏说,这里有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当初刚来的时候,这个会计专业成绩优秀的女生没少挨学长的批评,于是她跟在学长后面苦练收银、理货之类的基本功,后来被提拔为店长助理,直至店长。
“刚来的时候眼高手低,觉得不就是卖东西吗,其实这里面就有不少学问。就拿摆货来说,细节直接影响销售和库存。”如今已是超市“高管”的研一学生陈士俊表示,现在本科学过的市场营销知识终于在超市里“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