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发现子女的择偶观与父母婚姻的美满程度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女儿——如果父母关系很好,女儿喜欢找和父亲同一类型的男朋友;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女儿就喜欢找和父亲不同类型的男朋友;如果父母离异而且跟着母亲一起长大,往往对男人不信任甚至怀有敌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孩子的性格会比较温和,更容易和他人相处沟通;一个在经常有暴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也很容易出现暴力倾向,离异家庭的孩子以后也更容易出现这种倾向;更极端的例子是留守儿童,长期见不到父母则会表现出自卑、自闭、怨恨社会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孩子未来的幸福与父母婚姻和谐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幸福是可以传递和延续的。
一块石头丢到水里,“扑通”一声在平静的水面上砸出一个坑,石头沉下去了,水面的坑会被快速抹平。但一个一个圆圆的水波纹会持续很久,越传越远,不过越远的地方虽然波纹直径越大,但波纹会越弱。别忘了,看到的波纹只是水平的,其实石头往下沉的时候,垂直方向的影响力更深远。所以石头对水池的影响是立体的。幸福也一样存在这样的水波纹现象,幸福的传播也是立体的。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在帮他铺垫幸福的引桥。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我父母感情不好,我小时候在家里,几乎每天都在他们的吵架声中度过,躲在被窝里伤心地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我记得自己才上小学时,多少次下决心离家出走,离开这个让我每天哭泣的家,有时候幻想着自己已经在外面流浪了,幻想着自己在外面是一个到处被人欺负的小叫花子,越想越伤心,在梦里都会哭醒,醒了听到父母还在吵架。我们那里山太高,我根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不敢真的出走,但那个时候我心里已经下定决心长大了绝不结婚。
因为在这样一个特别不和谐的家里长大,我的性格很孤僻。后来上了大学,看了很多很多的书,终于用知识医治好了自己心里的创伤,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一定要让他在快乐中成长。于是有了我们家一些特别的模式,比如说别的家庭春节走亲戚或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我儿子喜欢滑雪,我们家就年年去东北滑雪,已经去了8次了。
孩子的要求其实很简单,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比如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觉得好玩的话就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玩,大人觉得这样很无聊。而这只是大人的心理,孩子就是喜欢那样。比如旅游,很多家长往往喜欢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认为这是让孩子长见识,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他对风景、对历史、对文化毫无兴趣,就是在白白厚厚的雪地里打滚儿时觉得开心。儿子7岁时,我带他去了一次东北,他玩得开心极了。后来我们又带他去泰国、北京等地方旅游,他总是说虽然好玩但比不上东北玩雪。于是我们决定每年春节都去玩雪。
每年除夕我们在家里过,大年初一就直奔火车站。因为儿子不喜欢坐飞机,而初一坐火车时又人少,我们仨经常可以占一个软卧车厢,桌子上堆满吃的东西,一路打牌看书玩电子游戏,到了大车站还会下去买东西,一家三口就这样玩到东北,开心又温馨。今年我们又是大年初一坐火车去东北玩雪,路上儿子教我们玩“三国杀”桌游。平时没有时间学,终于在火车上跟上了潮流,一家三口一路“三国杀”到东北。
我们不去热闹的旅游点,那些地方又贵人又多。我们喜欢到当地老百姓喜欢去的滑雪场滑雪,到当地人喜欢去的饭店吃饭,自由自在,又实惠又开心。儿子的生日刚好在正月初四,所以差不多每年他的生日都是在东北过的。其实,幸福也许很简单,想太复杂了结果增加了寻找幸福的成本,反而不容易找到。
今年的正月初四是儿子的20周岁生日,我们在东北的一个宾馆房间里给他过生日。吹蜡烛吃蛋糕后,妈妈去洗澡了,儿子对我说:“爸爸,我今天20岁了,觉得可以谈恋爱了,你说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好呢?”我说:“儿子啊,找什么样的女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能真心相爱,当你的儿子20岁时,也能像你现在一样,愿意和父母开开心心地一起玩,这就够了。”
看着20岁的儿子,想想自己悲惨的童年,我感慨万千:他已经是大学生,已经成人,很快会找到他的另一半,会有他自己的家。我希望让他有个幸福的童年,希望让他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我已经做到了,这让我自豪。
我认为幸福可以用4个自由维度来构成:包括心灵的自由、身体的自由、时间的自由和金钱的自由。要实现这四个自由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没多少人能做到。我希望儿子能理解幸福的真谛,希望他把幸福延伸传递下去,让他也能在孩子20岁的时候像我一样觉得自豪,让幸福延伸到更远。
臧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