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拍得美轮美奂。故事以成年后的派向一位作家讲述早年的传奇经历来呈现。派少年时代在举家乘船从印度迁往加拿大的途中,遭遇海难。派被迫和一只孟加拉虎一起,在海上漂流200多天,终于得救上岸。
在这段奇幻的漂流中,有生死一线的惊涛骇浪,也有美如梦境的星光水母、神奇浮岛。少年派最初伴虎而行时胆战心惊,为了求生不得不鼓起勇气努力驯服猛虎,最终,竟对老虎也有了生死相依的伙伴情。
派是唯一的生还者,再没有别人知道事实的真相。听故事的人能确知的只是,他活下来了。如作家所说:少年派成了海难史上的奇迹。所谓奇迹,是指那超出我们日常的观念和想象吧?然而,事实比任何观念更重要。
17岁的派能在海上漂流7个多月后生还,并震惊世人,那表示我们并不了解每个人本来就有的巨大潜能。这潜能在派奋力求生时,显现出来。若在赞叹奇迹之余,也反观一下自己,或许会发现,平日我们多么习惯把各种未必符合事实规律的观念当成事实真相,并活在这些观念的限制中,限制了自己,也时常限制他人!
派讲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敏锐的作家听出了言外之意,直接对派说:那个老虎,就是你!——是的,若把整个故事当寓言看,老虎,代表内心的恐惧。当你无法再逃避,被迫要去面对内心的恐惧时,没准儿会觉得,那比身边有一只吃人猛虎还要可怕。至少,即使你没做过驯兽员的工作,也多多少少知道,猛兽有它的习性,可以被了解,也有可能被驯服。然而,有多少人学习过,如何与心中的恐惧相处呢?当少年派失去所有家人,孤身一人漂流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上,不知何时能上岸,随时可能有不测,淡水干粮支撑不了多久……这时心中的恐惧会像巨大的阴影,随时可以吞噬他的希望,令他陷入疯狂甚至毁灭自己。
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可以尽力改善身处的环境,让自己活在良好的感觉中,可以指望他人给你希望和帮助,也可以寄希望于未来。而只身漂流海上,是无可再逃的极端情境,奋力挣扎求生之外,少年派不得不面对内心最深的恐惧——你所能想象的最可怕的处境,在这里也几乎全都出现了:未成年的孩子孤零零地活下来,世上已无亲人;无边无际的孤独,看不见一个同类;毫无安全保障,随时可能死去……
不必费心解释派何以能够活下来——是靠他从小展现出来的毅力?小时候为了不再被同学嘲笑他的本名,自己改名叫派,为此背下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上千位数字。是靠他那么早就爱向各种宗教追寻终极答案展现出的敏感和早慧?他在惊雷闪电下面临翻船的危险时,仍能看见天空中惊人的至美,这样的眼光相信能帮他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性?比这些解释更重要的是,派是个普通的孩子。面临生死困境,他被激发出无尽的潜能。少年派终于上岸后,老虎不回头地走入树林,从此消失。那也可以当作人生寓言看,对派来说,当他活下来,亲身体验到他的潜能远远大过恐惧,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是的,不是对抗或战胜恐惧,而是化解。若你真的了解你的潜能,便会发现从前我们多么容易活在对自己的误解中——每一次心有所惧时便逃开、转移方向或把自己的情绪投射给别人,那表示我们不自觉地一次又一次地认为,恐惧很强大,而自己很弱小。当你活在对恐惧的害怕中时,焉能想到恐惧本身从来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之所以可怕,是因我们无意中选择了将自己的力量交给它啊。
生命中总有些时刻,你无法再逃避,必须自己去面对,这是每个人的功课。然而,能转回身来直接面对时,你的力度已经跟逃避时大不一样了。也只有面对,你才有可能看清:之前你所恐惧的,是真实存在着吗?还是仅仅来源于过去,来源于想象?
直面现实,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真正可怕的。当你以为有些东西自己无法应对时,你会为自己制造出许多恐惧,恐惧对你来说,就会像真的一样,成为生活的阴影。不再否定自身的潜能,停止制造恐惧的幻象,你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无论遭遇或发生过什么,无论那些境遇在日常观念中多可怕多艰难,你经历过,并活下来了,那就表示你也一定能活下去,甚至很好很幸福地活下去。这与你的出身、背景、身份、地位毫无关系,只关系到你未必了解的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
求生是一种本能,也是对生命的热爱。好好活下去,是对生命的另一种热爱。在爱与恐惧中,其实只有爱,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