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独自生活的孩子回家过年,父母颁布一项新立的规矩:必须去拜访邻居们,以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父母的照顾。邻居伯父的女儿娜娜来到我家时,提起半年前父亲下棋时与人口角被打的事,说到一半眼泪就流下来。想到她当时鞭长莫及的急迫和无奈,连我也不禁感同身受地掉下泪来。
也许每个在外打拼的孩子都身处这种境地:在外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可以一笑置之,可家人受了一点儿欺负就心如刀绞,恨不得插上翅膀去保护家人。
一位新晋父亲在提起儿子时说:当我第一次看见他,就觉得那点儿苦和累都不算什么了。能够为他遮风挡雨,让他一生平安,我的价值也就体现了。
在一个讲究规则、崇尚自我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人爱亮出“底线”,借以规范他人的言行。丈夫以妻子是否会持家、是否善待父母和孩子为底线,妻子以丈夫有无出轨为底线,朋友间以互不侵害利益为底线,员工判断老板的好坏以是否如期发工资为底线,老板评价员工以能否按时完成任务为底线……总之,我们都是“底线”的制定者,也都在他人的“底线”上生活。有时候,我们也都会有意去打破“底线”,制定出全新的规则和交往模式。
但无论世界怎么变,人与人的交往半径可以很宽泛,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心里,有一个底线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家和家人。
《无间道》那样的电影中总是有类似的桥段,弃恶从善、一心向佛的黑帮老大,在对手面前能受尽羞辱和欺凌,但当家人被绑架时,立刻会唤起斗志,以恶治恶。前几天央视的热播剧《温州一家人》, 一个聚少离多的家庭,几个为自己的理想天南地北的家人,他们互相不理解、甚至不原谅,但当一方有难时,彼此总会伸出援手。
家,作为中国人流淌在血脉里的主题,几乎能化身为信仰让人膜拜。
在我最叛逆的时期,就像一只没有舵手的小船一样,在海上漂浮。有一两次稍不留神就会堕落。但在那个有点儿禁锢的小城里,会感觉到一双眼睛总在盯着我。我对自己说:不能在有母亲的城市里做出格儿的事。后来我离开了那座小城,但那双眼睛还是在盯着我,那是我母亲的眼睛,她对家庭的脸面看得比金子还重,她也使我看重自己的名誉,那是不给家庭抹黑的信念。
中国人的小康之路,写满了平常人的奋斗和坎坷。他们为什么要奋斗,动机朴素,道理简单,就是为了家,为了他爱的人。即使在离婚率居高不下、传统家庭观受到质疑的今天,家,仍是大多数人前进的动力和行为的准绳。
有时候,一个心里没有家的人,会活得浮躁而全无方向。而一个心里只有家完全没有自己的人,亦会走上偏执的爱家之路。所以,家是底线,却不可把自我的意识强加于家庭。我们总是会看到,“我为你好”会适得其反地伤害到对方,“我为家好”反而使简单的事复杂化。
了解家人的需求,才会为家谋福利。
真正为家好的人,都有独善其身的品格,又在家庭的大义和自我的小利面前,能重义轻利。
前者追求的是独立,后者尊重的是奉献。
凡事心中有个家的人,不容易出错,倒是凡事第一想到自己的人,人生不会平坦。有人为家奋斗一辈子,就想为自己活一活,可到头来就会发现,脱离了家,也就脱离了唯一的归宿,精神世界再无皈依,再大的享乐也只是镜花水月。
一个把家作为底线,懂得负责的人,就是人生再多重负,也会看到他坚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动人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