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一幅当代中国风情画卷全方位地带到法国,近日首届法国斯特拉斯堡红水晶国际华语电影节组委会挑选的华语电影,并非“片出名门”。《戏外人生》、《以后的以后》、《康定情歌》、《三个未婚妈妈》等18部参展电影,一律都是小制作。
红水晶国际华语电影节由欧洲·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国际协会、法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等共同主办。电影节组委会执行主席、国防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于宪光介绍,这些影片并不是中国电影人专为西方观众打造的,而是中国本土观众自我娱乐、展现自我、寄予希望、投入情感的作品。“通过这些影片可以向法国观众展现一个丰富多元的中国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2月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影片《白鹿原》勇擒“金熊”,为中国影片在2012年世界电影“争金季”赚了个头彩,可接下来的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国影片却集体缺席,9月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国影片也10年来首度无缘……中国影片海外市场也频亮红灯,《赤壁》、《投名状》、《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也一样回天无力。知名电影节论坛的主题、媒体争论的焦点,都不约而同定格在了,华语电影该“如何讲故事给世界听”。
1/3以上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一点也不了解”
长久以来,中国影片的创作分为两股力量:一种为国内市场而做,即所谓商业片;另一种为国际口碑而做,即电影节影片。两种影片桥归桥、路归路,泾渭分明。即便是在中国票房高达6亿多元人民币的《唐山大地震》,在美国也仅收获相当于6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惨淡的背后,显示了东西方对电影认同感的巨大差异。
据一位影片销售人员透露,《卧虎藏龙》、《英雄》在国际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后,中国电影就开始盲目跟风。但经过一系列古装大片的视觉轰炸后,中国影片缺乏创造力的缺点逐渐显现,现在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卖一个好价钱,越来越难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近期发布的《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显示,1/3以上的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一点也不了解”,32.3%的英语观众“完全没有看过中国电影”,选择中国电影作为了解中国文化主要渠道的外国观众比例仅为25.9%。让很多电影人担忧的是,受调查人群中,不少人对中国电影仍停留在“功夫片”的印象,中国演员和导演除了李小龙、成龙、李安、张艺谋外,基本“没听说过”。
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中国电影的外销呈“三少现象”:海外票房少,连续增长少,进入海外主流院线的少。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共有55部中国电影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只有20.46亿元,这一成绩相比2010年的35.17亿元下降了42%。
“没机会看”成为外国观众没看中国电影的首要原因
目前我国每年的电影产量超过500部,但只有不到10%的影片在海外市场发行。作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我们的电影为什么在国际难有一席之地?
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指出,中国电影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又符合世界各国观众审美口味的影片还不多,覆盖全球的电影发行网络体系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与营销观念相对落后,这些都成为电影“走出去”的制约和障碍。
“如果老外说看不懂,那是他不愿意看懂。因为我们弱小,他不关心,或者他只关心猎奇的部分。”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导演冯小刚曾尖锐指出,汉语在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里是“少数民族”语言,外国观众看汉语的字幕、翻译都有困难,但为适应外国观众而“削足适履”,更得不到外国观众的认可。
《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中的一些发现令人意外:外国观众没看中国电影的原因中,选择“没机会看”的最多。63.7%的人认为中国电影在“宣传发行”上需要改进。近年来,虽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可以观看到中国电影,但由于缺乏专门的译制机构和标准、发行宣传等问题,很多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依然比较陌生。
在于宪光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开始对中国的现状产生兴趣,让海外观众看到一个全方位的当代中国,已是中国电影人的当务之急。
对众多中小成本影片应“扶上马,送一程”
斯特拉斯堡红水晶国际华语电影节期间,UGC影城为影展专辟的3个影厅500余个座位,几乎每晚都座无虚席。前来观看影片的,既有在当地生活的华人华侨,也有不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充满兴趣的法国观众。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表示,以前法国观众要了解华语电影,除了通过戛纳电影节上的华语单元,就是通过民间组织的中国电影周,影响力有限。“斯特拉斯堡是一个极具活力和张力的城市。在这里举办华语电影节,可以为中国电影在整个欧洲的推广搭建较好的平台。”
“对承载着社会主流价值却无力‘走出去’的众多中小成本影片,应把它们‘扶上马,送一程’,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说,比如法国,如果没有政府扶持,绝大多数法国影片是无力自行走向海外的,在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每年在海外发行的法国影片多达400多部。
“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主要还是要通过版权交易让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海外主流电影市场。红水晶国际华语电影节今后会每年举办一次,并考虑逐渐引入交易环节,使电影节不仅是展映平台,也成为交易平台,为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发挥更积极作用。”于宪光说。
要进一步助力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海外电影节还需要在选片环节多下功夫,这也成为业界共识。许柏林表示,在国际平台上,到底什么样的影片可以代表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水平,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比如,反映中国电影和中国当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在国内放映时具备一定影响力等。
本报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