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探索工作思路转型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共青团力推枢纽型组织建设

本报记者 林洁 刘芳 武欣中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24日   01 版)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所在的北京路热闹繁华,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就设在文化宫的7楼。在这里,青年社会组织简单登记就可以拿钥匙办公,场地、电脑、水、打印机随便用,基地还指导准备注册材料,提供场地证明。

    作为广东省首个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今年3月15日成立,“零门槛”接受各类组织申请,以“孵化+培育”的方式,在协助自组织注册登记成合法的社会组织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公益理念、运作模式、项目设计等多元化的“大管家”培育服务。截至目前,共有35家社会组织进驻孵化基地,其中12家已经“转正”,大部分是在孵化基地的帮助下注册成功的。

    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诞生和发展,是广东团组织积极探索构建枢纽型组织的一个典型代表。随着大量社会组织的兴起,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作用和能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一些地方团组织已经处于日益边缘的状态,团组织必须正视现实,想方设法拉近与普通青年的距离,始终做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基于这一想法,广东团组织积极探索全新的工作思路转型,希望通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并与他们资源共享,进而促进和推动这些青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并能及时听取他们的诉求表达,从根本上摆脱在社会角色中日益边缘的状态,增强共青团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竞争力,真正融入青年,更好地实现引导青年的根本职能。

    强大的示范效应

    “清风自游人”成立于2002年11月,是中山市第一个户外网站,本来只是一群热爱户外运动的年轻人为方便交流而成立的网站,没想到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山地区最大、发展时间最久的户外志愿公益网站。

    刚过30岁的阳光,是清风自游人的创始人之一。从开始只是发起年轻人进行户外运动,到后来进行户外自驾活动中对贫困地区的探访和救助,阳光及其团队开始与中山团组织打起了交道。

    “开始没想那么多,但是团委书记经常来找我聊天,给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并且一路引领我们进入中山市青年自组织联盟。”阳光说。

    今年7月,中山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市一级的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引导青年社会组织走向专业化,构建“5+2+N”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成为中山共青团组织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

    所谓“5+2+N”,就是依托5个发育较成熟、管理较完善的体制内青年社团(市青联、市青企协、市义工联、市学联、市青科协),以驻外团工委和青年自组织联盟为凝聚青年社会组织的2个重要抓手,由共青团联系、培育发展N个民间青年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青年社区学院。在这一理念中,清风自游人就是其中的那个“2”,就是以驻外团工委和青年自组织联盟为抓手,培育和凝聚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

    从去年年底开始,团广东省委开始了枢纽型团组织构建的积极探索,在省级层面形成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以“好社会·亲青汇”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为抓手,推动地市一级团组织推动综合改革试验,并具体落实到区(县)镇(街)两级打造特色的“亲青家园”青少年服务中心。

    在这样的整体架构推动下,中山市共青团以青年社区学院、社会企业和枢纽型组织“三驾马车”为有力抓手,形成全市上下联动、扩点成面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示范效应;深圳共青团打造广东全省第一个地市级青年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深圳市青年社会组织总部,为全市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一站式综合公共服务;珠海在工业园生活区建立异地务工青年服务社,建立起互助服务和对话协调窗口;广州市海珠区依托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18个“青年地带”社工站,服务全区6~30岁的青少年;佛山顺德着力建设镇街“亲青家园”青年坊,打造集青少年成长辅导、技能培训、社团培育于一体的特色平台……近40个试点单位枢纽型组织建设的强力推进,在广东全省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示范带动的效应。

    在各类枢纽型组织的打造中,广东团组织注重对团属资源和多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再造,展示了既务实又创新的工作智慧。省级层面注册成立的广东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广东省青年文化创意联盟、广东省圆梦青工成长服务中心是依托团属资源创建的;团队总规模近6万人的广州市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在团广州市委的帮助下由广州启智志愿服务总队注册转型创建的;河南驻珠海团工委则注册成为珠海市新豫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以乡情为纽带凝聚务工青年,提供互助性服务;还有通过发动青年企业家创建的组织,如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佘永亮联合其他会员自筹经费注册成立容桂青少年成长促进会,通过承接公办幼儿园等形式推动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团组织力助枢纽型组织建设

    “终于可以不用主管单位,我们也可以注册了。”历经5年申报终获成功的打工作家袁子弹深有感触,“以前没有‘盖章’,就是孙悟空下凡都不行!”

    就在去年,打工作家袁子弹想为深圳读书月开展的青工阅读活动寻找一块合适的场地,因为没有一张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件而未能成功。今年,当注册成功的袁子弹拿着红头文件去找场地,不仅顺利解决了,还给他提供了很多其他帮助。

    袁子弹所在的“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是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第一个孵化出来的社会组织。今年2月,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主动向袁子弹伸出橄榄枝,为他的青工项目提供一站式综合公共服务。没多久,深圳市民政局就正式受理该项目的注册材料,并在5月9日发出名称核准通知书。

    今年秋季的“两进三同”活动,从广州市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始。11月4日,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填写了“志愿者注册表”,成为“启智服务队”的一员。

    和一些草根社会组织相比,广州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以下简称“启智”)的转型一路平顺。从申请注册到拿到“身份证”,启智用了不到半年。4个月后,启智就竞标成功拿到第一份政府“订单”。

    启智“出身”广州志愿者协会,顺利转型的背后是共青团对其坚定的支持。去年,“坤叔助学团队”获得“合法身份”后,广东的社会组织掀起登记注册热潮。启智内部也在讨论:要不要注册,怎么样转型?

    以前做志愿服务,就是一群人凭着热情去探访老人院、孤儿院,花销AA制,何时有空何时去。但近年来,通过口碑传播,启智已经成长为一支庞大的队伍。登记志愿者人数达到5万,现在仍以每月800人的速度增加。“为了组织的长期发展,为了参与社会建设,我们决定登记注册。”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森说。

    当其他社会组织被一纸房产证绊住注册之路时,团广州市委为启智提供场地证明。在竞标服务项目时,团组织同样出人出力。社会资源是评审专家看重的一项,启智填上“共青团资源”,还提交了邀请奥运冠军进社区的特色方案,“因为奥运跳水冠军劳丽诗现在是团干”。团组织还出面,向街道引荐启智的项目,搭建与街道的关系。

    在这次竞标中,启智的竞争对手实力强劲,有的此前已经拿到过政府“订单”。为了体现优势,启智将“服务公时”填上3.8万个小时,足足比竞争对手多了3000个小时。这意味着,“20位社工平均每个工作日保证至少7小时直接面对群众服务”。最终,启智成功中标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正式承接每年200万元的政府“订单”。

    关于未来,李森有4个想法:以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团队;聘请高素质专家督导队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与政府协同合作;探索志愿组织转型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模式。

    团广东省委枢纽办主任张文杰告诉记者,各级团组织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服务,着眼于互动联网,搭建大平台,强化协作凝聚力量。一是阵地供给吸引。依托青少年宫、青年活动中心、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等阵地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吸引社会组织入驻;二是资金项目扶持。筹集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金,通过公益项目申报等形式支持社会组织;三是骨干培训。通过举办青汇训练营、南方志愿服务公益大讲堂等活动,吸引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参与学习培训、展示公益项目;四是活动交流聚会。举办亲青议事、亲青创造微公益等活动,搭建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对话交流、公益展示的平台。

    据统计,目前广东全省已建立212家亲青家园青少年服务阵地,其中孵化基地有25家、孵化创建了147个青年社会组织,培训了2500多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联系凝聚了近5000个青年社会组织,并成功推动了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总额超过6000万元。

    枢纽型组织建设推动团组织转型

    今年7月,伴随着枢纽型组织的建设步伐,广东佛山杏坛镇青年坊设立了全省第一家团干部“亲青接力站”,要求团干部每季度到亲青接力站开展5天或40小时的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助推共青团的转型升级。

    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告诉记者,“所谓的转型,就是工作理念、方式的转变,就是基层组织格局的创新。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到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中,直接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并从基层介入,不断强化团组织的基层服务能力,通过孵化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她曾多次向青年领域专家请教“团干的专业是什么?”大家共同的答案是:“你们的专业就是学会如何跟群众打交道。”

    推动共青团自身转型发展的效应已开始显现。一年多来,通过枢纽型组织建设,广东共青团与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紧密融合,累计在各类青年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3419个,实现对社会各领域青年的“再组织化”覆盖;要求各级共青团干部主动扎根基层、社区,提升服务群众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在全省各地乡镇、街道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团干部“亲青接力站”,使广大团干的作风“下接地气”,逐步淡化行政动员的传统工作方式,敢于以前沿视野和世界眼光来创新理念和思维,注重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本土实际的专业化操作手法。

    广东共青团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为指引,进一步强化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和作用,以“边打边像”的实践来推进枢纽型组织建设,不断探寻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使各级团组织更加具有活力,富有创新,充分彰显青春正能量。

分享到:
天大:做科研的低年级学生多了
广东共青团力推枢纽型组织建设
谁在制造楼市“暴涨恐慌”
隐私飘上“云端” 保护刻不容缓
网络立法需要寻求基本共识
联席会议引领职教品牌推广新模式
数九寒天训练忙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