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中国派出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四周年纪念日。4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海军首批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奔赴4400海里之外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由此拉开了中国海军交替轮换、常态化护航的帷幕。
早在护航行动初期,中国政府就向全世界做出承诺,欢迎加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对所有加入我护航编队的外国船舶,编队均无偿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这样的中、英文双语通告,对于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外商船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安全、高效的护航行动,赢得了世界各国商船的信赖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外国商船主动寻求中国海军护航:希腊“西基诺斯”、巴拿马“海王星”商船宁可等上两三天,也要让中国军舰护航;“马士基大西洋”商船先后10多次加入由我编队护航的船队;不少外国商船甚至从“国际推荐通行走廊”驶过来,申请加入中国海军伴随护航的队伍,寻求保护。
2009年1月29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武汉”舰收到希腊商船“ELENI G”号发出的紧急呼救。编队立即派直升机载着特战队员前往救援,发现3艘海盗快艇正从不同方向围攻希腊商船。特战队员发射信号弹,成功将其解救。船长激动地说:“感谢上帝!感谢中国海军!”
被索马里海盗劫持长达半年之久的菲律宾货船“斯图尔特力量”号获释后,生活物资和药品严重匮乏。中国海军“黄山”舰连续航行26个小时,赶到500多海里外为其补给主副食品和药品,并将其护送至安全海域。“斯图尔特力量”号船长感激地说:“我要告诉全世界,是中国海军救了我的命。”
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提供的数据,2009年1月6日至2012年8月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4758艘船舶护航,其中60%与中国进出口有关,按每艘船装5万吨货物,累计货物达1.43亿吨,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护送了100多公斤进出口商品,大部分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石油、粮食、化肥等。
从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的4年时间里,中国海军先后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了13批护航编队,共计34艘舰艇、28架直升机、10000余名官兵,成功接护、解救、救助、武力登船营救60余艘船舶,100%保证了被护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也被外界视为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标志。
的确,每一次随船护航、每一次巡逻警戒和查证可疑船只都是对护航编队的一次考验,这里是真正的“陌生海域”、“复杂电磁环境”。
参加过护航的官兵们说:“在亚丁湾护航,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敌情,随时都要做好战斗准备。”在危机四伏的护航过程中,在争分夺秒的解救行动中,情况瞬息万变,这是对护航官兵日常训练水平的严峻考验。
4年来,各批护航编队的训练、演练从未间断:反海盗演练、轻武器射击训练、狭水道航行训练、损管操演、吊放舰载快艇训练、舰载直升机夜间训练。
其实,利用护航行动磨砺部队,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也就提高了护航能力。各批护航编队不断探索海军遂行远海任务的特点规律,不断总结改进伴随护航、区域护航、随船护卫、应急救援等行动样式,有效提升了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预警预报、快速反应、综合保障等能力。
在护航模式上,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着眼于便捷高效,由最初的临时性编组护航调整为有计划的周期性编组护航,大大简化了护航程序,扩大了护航受益面。
在护航方式上,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着眼精兵活用,在伴随护航、区域护航、随船护卫的基础上,又扩展了接力护航、应召护航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护航兵力利用率。
在护航区域上,护航编队着眼安全可靠,根据海区气象和海盗活动变化,不断研究海盗活动的特点规律,及时将护航航线向亚丁湾东西两端延伸,向索马里东部海域拓展,扩大了护航区域。
亚丁湾护航,把原本隶属于不同建制的舰艇、直升机、特战队等多个兵种汇聚在了一起。虽说打的是临时组合拳,却拆除了长期以来制约兵种联合训练的藩篱,使得诸兵种联合训练成了常态。
“以往对抗训练侦无目标、扰无对手,大都是找兄弟单位的舰艇模拟,对抗起来总找不到打仗的感觉。官兵们戏称是‘左手打右手’。”说起诸兵种联合训练,曾3次执行护航任务的某驱逐舰支队副支队长翟保然很是感慨。
“现在不一样了,训练对手不断变换,官兵练得认真了,训练效果明显了,即便是模拟演练,‘火药味’也很浓。”翟保然说,经过长期艰苦训练、实践和改进,单兵之间、部门之间、舰机和舰舰之间等各层次协同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4年来,在护航行动这块“磨刀石”上,中国海军远海兵力运用能力、远海组织指挥能力、远海兵力投送能力和远海遂行任务能力,经受了实打实的磨砺和全方位的锻炼,在一次次危机四伏的护航过程中,在一次次争分夺秒的解救行动中,护航编队各级指挥员果断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历练,他们也成为海军推进转型建设、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