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青年研究

共青团创新的两大关键

共青团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 丁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31日   02 版)

    ■面对新的形势,共青团的“改革创新”,需要与青年人,尤其是80后、90后一起,在紧密的伙伴关系和团队关系中焕发群体的力量,通过深挖青年集体的潜力来回应时代的挑战。

    十八大报告指出了青年前进的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共青团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条件对各级团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改革创新?每一位共青团干部都无法回避这两个重大问题。

    无法回避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实行政治挂帅、计划经济,每个社会成员都分属一个组织,依附于一个单位。在城市,党组织通过单位制、配给制,在农村,则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资源分配给民众。靠拢党团组织是民众的唯一选择。民众听党的话,青年听团的话,青年以入团为目标,为光荣。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实行市场经济,于是在原来的权力体制之外,产生了一个新的资源交换和配置场所:市场。大家不再完全依附于体制而可以通过市场获得各种“自由流动资源”;社会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再是政治第一而是发展第一;随着“自由流动空间”的产生扩大,资源逐步向社会开放,社会组织蓬勃兴起,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步形成,加入共青团也不再成为青年的唯一目标和唯一选择。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换直接为共青团组织方式的重大改变奠定了基础。

    作为直接以青年人为对象的团体,一个无法回避的新形势,就是青年权力在城市中的崛起。80后、9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出现,使家庭的权力对比逐渐发生变化,在家里掌握话语权和财务权的往往是孩子,老人的地位在衰败。而更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我们已摆脱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日新月异的快速变迁,老年人的经验已不具备优势,而青年由于更容易掌握信息而处于更突出的地位、具备更大的影响力。于是,我们看到,尽管年龄结构已经老龄化,但社会权力的分布反而年轻化了。面对这样一群庞大的80后、90后群体,已经“建制化”的团组织,该如何洞察这些变化并且作出回应?

    作为一名团干部,在“往上看”的同时,更应该“往下看”,真正了解青年人的想法和需求,否则将与青年距离越来越远。

    如何回应时代的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共青团的“改革创新”,需要与青年人,尤其是80后、90后一起,在紧密的伙伴关系和团队关系中焕发群体的力量,通过深挖青年集体的潜力来回应时代的挑战:

    一是共青团动员方式的创新。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建制化的单一行政动员方式,通过开会、发文件,通过机关干部动员青年的方式来实现动员。暂且不论个别地方存在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现象,在当前体制下,行政动员方式仍具有明显的效力。但现在80后、90后的社会心理特点是“神马”——追求新鲜,“新鲜者昌、陈旧者亡”;追求趣味,厌恶千人一面、套话连篇;自我权威,对于自己的判断具有足够自信,敢于拒绝、敢于怀疑,对所谓的权威不以为然。因此,团干部在原先熟悉的行政动员方式之外,迫切需要运用社会化的公共动员方式来动员青年。

    首先是主体的转变,由机关干部动员社会青年的间接模式,向青年社会领袖动员年轻人的直接模式转变。青年社会领袖的好处就在于对青年敏感、真实、了解,没有疏离感,他们对80后、90后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高高在上的“小官僚”。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活动,发现、培育、孵化青年社会领袖;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共青团要转变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团干部本身也要尽可能地由机关干部转变为青年社会领袖。

    其次是内容的转变,要由意识形态系统性教化、灌输的模式,向基于见识的参与式、解难式、沟通友情式的动员模式转变。后一种动员模式,尊重新青年的价值取向,姿态平等,更有利于新的公共空间、新的公共意见和新的公共人物的产生,也更有利于得到体制外青年的支持。

    从深层次的原因看,动员主体与内容的滞后,是共青团建制化,组织“国家化”、“行政化”后与社会不可避免的脱节造成的。从去年开始,我们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尝试改变、淡化原有的官办行政色彩,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希望能为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解决“脱离群众的危险”探路先行。

    二是共青团理念引导的创新。组织再丰富,网络再完善,动员方式再多样化,如果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那么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引导青年”的前提是要解决“我说的话自己相信,年轻人爱听”。你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信,怎么让年轻人爱听?但我们同时要看到,组织凝聚个体的机制有四种:

    (一)利益。共青团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应该在吸引广大青年尤其是在吸纳精英青年上有所创新。

    (二)情感。团干部都应该是青年的好朋友,但是,作为一个个体的团干部与作为一个群体的青年,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团干部与各种群体中的青年,情感如何沟通?团干部需要创新沟通方式。

    (三)信念。现在思想多元,有人分析,当前至少有若干种思潮在激荡和博弈,共青团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方面发挥作用。

    (四)理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我们要寻找一个共识,让党放心,让青年人开心。

    我们可以尝试作出探索,但这是一个宏大问题,无法在一篇短文中详细论述。需要指出的是,共青团如果仍然用陈旧的说教来引导青年,就无法说服青年,更谈不上引领青年。

共青团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 丁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2月31日 02 版

共青团创新的两大关键
一个“大政府 大社会”的时代
岁月无痕你却有迹
青年学者聚焦: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发展与公平
反腐败从正人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