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让人民在法治中身心平安

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08日   01 版)

    前段时间,媒体“你幸福吗”的天问曾激起公众对“幸福”的讨论,其实,在民众的生活辞典中,有一个词比“幸福”更朴素、更基本、更普世、更能激起每个人共同的利益感,那就是平安。正因如此,当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把建设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打造过硬队伍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让公众充满了期待。

    祝你平安,是对远行友人最朴素的祝福;平安是福,是在外打拼的人最想听到的问候;孩子,你平安就行——这是不善表达的中国父母电话里对在外工作的孩子最常说的话。你平安吗?这句朴素的问候比“你幸福吗”更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平安”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在我们的生活追求中,平平安安的分量比什么都重。它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最朴素的渴求,更是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起码的追求。平安中国,是和谐中国的基石。

    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会在“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上作出肯定的回答。我们相信,政法部门正是看到了这个最基本的民意期待,才会将“平安中国”提到这么高的一个位置。守护着这个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部门深深地明白:民众时时担心在路上被抢,生活肯定不会平安;焦虑于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不知道吃什么才放心,日子肯定不会平安;权利得不到保障,担心被跨省追捕,担心领导一句话就可能让一个人失去财产,无恒产者无恒心,心里肯定没有平安;考试担心有人作弊,求职担心有人拼爹,担心即使拼过了高考最后还是拼不过“富二代”、“官二代”,缺乏对公平竞争的信心,总担心被黑被挤被打酱油,平安就成了奢侈品。提出“平安中国”,就是让老百姓身心都安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可以看到,“平安中国”之平安,不是简单的身体和财产安全,而是身心的平安。有平,才有安,这个平,既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更是公平正义的平。有安全保障,仅仅是身体的安全——人们对平安的追求远不止于此,有公平正义,人们才会心安;有公平正义,人们才会真正有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匮乏、免于伤害、免于强制”的安全感。当下,很多时候人们的不平安感源于公平正义的缺失,不平则鸣,不平则不安,没有正义,就没有平安。

    这也是此次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最可贵的地方,不仅提出了“平安中国”,更提出了实现平安的路径——强调“法治中国”。何以解忧,何以平安,人们焦虑的心在何处安放呢?“法治中国”的回应是:让人民的身心平安在法治中安放。

    能够看到,“法治中国”在这次会议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竭力落到实处,变成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可以具体感受到的平安。这次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2013年工作思路,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四项改革”确定为2013年工作重点。可以看得出,劳教、信访、司法、户籍改革,都是这个转型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也是改革需要攻坚的难题。

    从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改起,看到了法治建设的诚意和决心。人们很多时候的不平感、不安感,正是源于这些问题。担心半夜被敲门查暂住证,担心触犯权力被劳教,担心遭遇不公正的审判,担心“有理无处讲”时被逼上信访之路。这些老大难问题如果纳入法治轨道,人们的平安感会提高一大截。

    让人们不平不安的心,在法治中安生。法律得到强调,法治驯服权力,民权有法可护,人们就能平安。在一个正常社会中,警察应该是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符号,看到警察就看到安全,可如果警察的权力没有约束,那就只是一个让人感到恐惧的符号。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它的内涵就在于通过法治驯服权力,让人心有处安放,让公平照耀人心。

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1月08日 01 版

顺应人民新期待 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让人民在法治中身心平安
立法保护网络信息
补齐“短板”第一步
中央宣讲团赴吉川鄂走基层宣讲十八大精神
“体质不强 何谈栋梁
——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举行
新农合政府补助提至人均280元
山西苯胺泄漏后从应急池排雨水管道入河
长治苯胺泄漏流毒深远
农民工网上预订春节回家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