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复杂但充满活力的国家。”这是哈佛大学学生普莱杜莎·亚拉曼弛在中国参加完中美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后,想要告诉家人的第一句话。这个美国女孩在来中国前,她的家人曾忧心忡忡地对她说:“去中国考察?你可得加倍小心。”
“谈起中国,很多美国人怀有一种未知的恐惧。”普莱杜莎向记者解释着家人对中国的偏见,“因为他们了解中国的渠道并不丰富,而美国媒体对中国又往往持负面态度。”普莱杜莎很庆幸自己能来中国参加实践活动。正是这次中国之行,让她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2013年1月5日,包括普莱杜莎在内的美国常春藤8所名校的18名学生领袖来到中国,开始了为期8天的第二届“中美青年联合社会实践项目”。该项目由全国青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常春藤联盟学生理事会承办,首届活动于2011年8月在中国举行。这一项目旨在通过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双方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深化友谊,从而巩固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
“发展”和“分配”成热议话题
短短8天时间,代表团先后奔赴北京、山东、上海三地,考察、体验社会民情,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中国。
飞抵北京的那天晚上,在大巴车上,望着车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五彩斑斓的不夜盛景,一些美国学生调皮地说:“我们像是绕着地球飞了一大圈儿,又飞回了美国!”
在随后的日子里,“发展”成为这些美国学生精英“中国印象”的关键词之一。
“来中国之前,我就知道中国的发展惊人、效率惊人;但真正看到这一切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瑞恩·摩根说,“比如,中国的高铁建设。”代表团在京鲁沪三地之间乘坐的都是高铁,飞一般的速度,让美国学生们感到震撼。在瑞恩的印象里,汽车和飞机是美国人出行的主要选择,火车往往是“慢吞吞的”;而中国的高铁里程却达到了世界第一,他很惊叹。
这个20岁的美国小伙儿一路上把相机挂在脖子上,好奇地拍摄着旅途中他所感兴趣的一切。他指着在列车上拍摄的一张风景照,对记者说:“看看北京,看看高铁,再看看高铁沿途的小村庄,你会觉得中国的发展之路依然漫长,但中国的未来让人兴奋。”
来到中国不同的区域,看到不同的发展状况,“发展”和“分配”是美国学生热议的话题。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曲水亭社区,美国学生看到了济南普通百姓的生活:人们在泉水里浣洗甚至冬泳,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这里百姓的生活水平可能不如北京那样现代,但有趣的是,我能感觉到他们怡然自乐。”新旧生活方式的对比与融合让普莱杜莎很受启发,“尽管这是一个传统社区,但是社区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建设得比较齐全;通过合理分配,政府努力让百姓分享发展的成果。”
提到发展,提到中国的未来,来自耶鲁大学的马修·威廉姆斯总显得很兴奋,打开话匣子便滔滔不绝。大学四年级的他是这群美国学生中的“中国通”。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曾不远万里赴四川绵阳做了1个月的志愿者。这次考察实践,从机关到田间,从学校到企业,与不同人群交流,让马修对中国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这次考察实践的所见所闻,让我觉得,世界其实并不太了解中国,也不理解中国人。”
“我接触到的中国人都怀揣希望,这非常重要。用你们的话说,这叫‘中国梦’。”在马修看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西方的确有很多不同,但无论在哪种政治制度下,老百姓的诉求都是一样的——让日子越过越好;而那些社会动荡的国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没有尝到发展的甜头。
“中国太复杂,太迷人了!”
1月8日,常春藤学生代表和山东大学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在轻松的对话中,中美青年交换了彼此的视角,打开了对方的世界。
在山东大学的“传统文化体验基地”,阿卡什和其他17名美国学生穿上了汉服,学习了《论语》选段,感受了中国的书法、手工艺和茶艺,这令他大开眼界。
短暂的中国之行,让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学生们获益良多。康奈尔大学的杰西卡·巴拉是一个热情的女孩,但是她觉得中国青年的热情更甚于她。“我最爱李书豪”,她指着一个中国男生说,“中国朋友的热情好客,教会我怎样去做一个更好、更友善的人。”
杰西卡的“最爱”李书豪,是一名来自外交学院英语系的国际交流志愿者,整个活动他一路陪同。能和18名美国名校精英朝夕相处,碰撞思想,让李书豪很有使命感:“非常高兴能做这次活动的国际交流志愿者,它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能有机会向这些远道而来的美国优秀青年介绍中国,我很高兴我的努力能够加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我想,他们肯定已经爱上中国了。”
来自耶鲁大学的凯文·波姆,在中国的口头禅是:“我好激动!”8天下来,他“激动”了无数次。回想起这些天的行程,凯文赞不绝口。“在山东大学和济南市的历城二中,我们认识了非常优秀的中国年轻人;在吉利汽车的济南制造基地,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蓬勃活力;在济南农村的大棚采摘,让我看到了中国农民的真实状况;在城市和农村的社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同,但都期待着发展……”
1月11日,离开中国的前一晚,凯文和所有代表团的成员一道,站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观光走廊上,俯瞰着城市的夜景。“中国太复杂,太迷人了!”凯文轻声说道。在他身边,布朗大学的安德鲁·斯维尔蒙忍不住频频点头。
在东方明珠塔顶,代表团开了一个温馨的总结会,每位美国学生都得到了全国青联和中国青年报社共同颁发的“证书”,纪念这次意义非凡的中国之行。谈起此行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一箩筐话想说,但又都很难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对中国的全部印象。
“对于中国的了解,是没有止境的;你永远会有更多的发现。”马修·威廉姆斯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说道。
据悉,“中美青年联合社会实践项目”是“与世界对话”活动内容之一,是中美青年人文交流的新尝试。“与世界对话”活动,由全国青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中国高校国际交流社团联谊会承办,旨在为中国青年“沟通世界、传播中国”搭建国际化的平台。
本报记者 蔡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