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1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大家

于是之:我就是一个演员

本报记者 张黎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22日   09 版)

    于是之(图一)和他在《茶馆》中扮演的王利发。

    在北京人艺纪念建院50周年的宴会上,剧作家过士行曾面对人声鼎沸的大厅喃喃自语:“于是之没来,有没有他还是不大一样。他在时这种感觉并不强烈。现在,他离开了这个位置,那种感觉那么强烈……”

    1月20日,这种感觉可能只会更加强烈。因为在这一天之后,于是之将永远缺席。这一天的17时19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第一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原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因病医治无效辞世,终年86岁。

    《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里的老马、《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以及难以逾越的《茶馆》里的王利发……这些不过是于是之演艺生涯中不同的招牌,而他本人才是招牌之下,永远的掌柜。

    “于先生乘鹤仙游,天上茶馆开张。”“ 他说台词的声音那么特别,却已成绝响。”“于是之走了,中国又少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网上,无论是北京人艺的演职员还是普通观众,都在为于是之敲下最后一句作别的话。

    许多人犹记得,1992年7月16日,老版《茶馆》在落幕时,于是之热泪纵横,最后一次以“王掌柜”的身份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都深躬到底,哽咽道:“谢谢朋友们的宽容!”观众席一片哭声。

    “这个日子,对别的人都没有什么意义,只是那一天在我的戏剧生涯中出了些毛病。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要演戏了。”这一年,于是之还只有65岁。

    一个当晚出了些小纰漏的演员要同自己心爱的角色告别,难免伤感、惋惜,而恐怕我们同自己喜爱的演员告别,情绪亦然。

    这个曾做过仓库佣工、抄写员的演员,让人如此尊敬和不舍的原因不外乎他戏比天大的艺德。

    于是之扮演程疯子时,写下《程疯子自传》,一写就是8000字,从程疯子出生写到《龙须沟》的故事开始之前,几乎是一篇情节完整的短篇小说。最终,他演活了一个落魄艺人,奠定了他在新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地位。因为演出成功,北京市政府特别奖励他一套灰布中山装。

    对于每个拿到手的剧本,于是之都反复斟酌,再特意用铅笔写上修改意见,为的是 “写得不好,作者就会拿橡皮擦掉,全在作者的取舍”。《茶馆》最后有一段“几个老头话沧桑”的戏,就是因为于是之的提议,最终成为《茶馆》的华彩乐章。

    1958年这部戏首演时,在台下观看的老舍难抑激动,回家写了一副对联赠给于是之:“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于是之没有给任何人看,悄悄锁在抽屉里珍藏了几十年。

    戏剧是于是之的一场好梦,总要醒来。不到70岁,老年痴呆症让他不得不走下舞台,但他仍心心念念想着那里。

    1996年,已患病多年的于是之受邀客串话剧《冰糖葫芦》,只有四五分钟的戏,硬是排了将近一个小时也不能完整地串下来。于是之有些激动,用很不连贯的语言,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导演说:“我是有病……不然……这点儿戏早就排完了……你们着急,我更着急……我耽误了时间,实在对不起大家……可是没有办法……怎么办呢?到底该怎么办?” 午饭时,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不肯吃饭,也不吭声。

    已经去世的演员黄宗洛当年记得,于是之记不住台词就会难过得掉眼泪。 

    患病十几年,于是之早已不能再演戏、写戏、看戏。但他所演过的那些经典剧目,仍在一遍遍重现于舞台,尽管物是人非,但当王利发的第一句台词,也是《茶馆》的第一句台词“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出现时,老观众们大概眼里看到的还是那个“老掌柜”。

    在中国话剧90周年座谈会上,面对众人的尊崇,于是之曾说:“我就是一个演员,不要给我什么‘划时代’、‘北京人艺的代表’这些称号。我就认一个死理儿,排练场上焦菊隐先生说‘错了’,我就重来;说‘对了’,我就完成了。我把每个角色都从零开始演起,每句台词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准。”

    对,他就只一个演员,一个将每句台词都拿捏得十分精准的演员,他不是王利发、不是程疯子、不是余永泽,他是于是之。

本报记者 张黎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1月22日 09 版

在大雾中寻找一条路
央视春晚早该告别“赵本山”们
于是之:我就是一个演员
十大美术馆携手晒家底
荧屏热播“老百姓的编年史”
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揭晓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