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削山造城”的风险谁来担

刘道彩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30日   02 版)

    处在南水北调源头的“车城”十堰,大规模开山造城,造成流经本地的多条河流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干枯,而在雨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开始频发。尤其去年8月,茅塔河河水泛滥,使下游的白浪村变成一片泽国,损失惨重。而对于记者“如此大的项目,又是怎么通过项目开工前的环境评估的呢?”的疑问,湖北省环保厅官员解释为:“这个目前还没有到我们这里,你应该到十堰去问一下”,十堰市主要领导则拒绝了记者采访。(人民网1月29日)

    一块平地的诞生就意味着一片森林和自然行洪通道的消失。大规模毁山对天然行洪通道和自然水系造成的破坏谁来担责?对于处在南水北调源头的十堰大规模毁山造城的行为,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侯京玲难掩自己的担忧:“造城过度开发,下游就没有水了,百年后就是又一批消失的楼兰。”

    据报道,自2007年开工以来,十堰已削掉山头100多座,向山谷丘壑硬要了1.5万亩土地。“削山造城”破坏自然风貌,带来的生态、地质、环境和经济风险无可预知,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工程竟然是在未做环估前提下的擅自行动,有关部门的监管哪里去了?

    当下,“削山造城”正成为一个热词,不少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向荒山要地、打造新城,许多地方也在跃跃欲试。由于我国建设用地少的约束条件,这些年来各地出现了围湖造城、填海造城和削山造城等狂热举动。其实,扩大城市面积、获得更多发展空间的愿景,完全可以通过建设卫星城等方式来实现,而不应冒破坏自然风貌和地质结构等如此高的风险。作为城市规划者,如果真正为百姓利益着想,就应首先尊重规律,杜绝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扩张,给城市未来和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空间。 

    十堰大规模毁山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是一记警钟。虽然各地“削山造城”目前尚在规划、建设当中,相关的后果还没有完全呈现,但破坏自然生态,报应迟早会来的。以围湖造城为例,这几年我国西南、南方旱灾频发,有专家指出,多年降雨偏少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保护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在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中对水生态破坏严重,围湖造田、填湖造城、围水造楼等导致湖泊面积大幅缩小,蓄水和调节功能严重萎缩,已经成为加剧南方旱情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末,兰州曾上演“削平大青山”运动,但由于政策衔接、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工程停工。这项半拉子工程不仅饱受诟病,也成为新的自然灾害隐患。现在,各地竞相上马的“削山造城”工程,虽然都充溢着“政绩冲动”和大干快上的热情,但除了动辄上千亿元的资金来源问题,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可能在一两届政府任期之内完成,领导班子换届会不会让工程沦为“烂尾”,到时候由谁来埋单?这恐怕也是“削山造城”运动的重大隐患。

分享到:
重庆不雅视频案千万别成烂尾新闻
“自学考驾照”的口子不能开
设立稿件监审制度 多此一举
“削山造城”的风险谁来担
代表委员不是“来学习的”
对牛奶监管应该更牛气一点
微言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