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世界再大 也要回家

本报记者 黄昉苨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06日   09 版)

    在农历春节临近的时候,一个圆脸短发的女孩,让很多人在电脑前感动得泪流不已。

    其实她也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她的父母,当女儿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一日三餐清粥小菜,平时跟邻居老赵夸赞自己的孩子多么孝顺;想知道女儿在做什么,就眼巴巴地等着她社交网站页面上的更新。

    但当这女孩回到家时,餐桌上总是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她偶尔动手洗个碗,就把爹娘感动得眼泪汪汪;闲暇时,她懒洋洋在沙发上摆成一个“大”字,母亲在沙发那头,一边“嫌弃”地说“这么懒,怎么嫁得出去”,一边小心翼翼地给她削苹果。

    事实上,女孩只是个手绘漫画中的人物。但很多网友依然被这个虚拟人物的生活打动。在以她为主角的人人网相册《世界再大 也要回家》里面,一位在台湾读书的大学生动情地说:“23张手绘,张张说中我的心声,离开家里,才知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这个道理。”

    还有人只是简短地吼道,“我要回家”——后面跟了84个感叹号。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当这组漫画的作者、四川大学大三女生冯姣在电脑上敲下这些话时,眼中还带着泪水。

    无意间在网上看了一个以“回家”为主题的视频后,这个大学生熬夜创作了这组漫画。她没有料到,最初“纯为自己内心的这一点触动而作”的画,成为她到目前为止影响力最大的作品。

    在新浪微博上,这组漫画分别被“人民日报”、“微博搞笑排行榜”、“当时我就震惊了”等截然不同的微博账户转载,并得到5万至7万的转发量。图片下来自不同人群的评论,说的却都是一件事儿:这些画触到了他们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漫画中那个平时干练、在家却永远长不大的年轻女子,她也许是冯姣本人,但有更多的人说,“那活脱脱就是漂泊在外的自己”。

    你跑得越来越快,却没注意到他们越走越慢;你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老

    “你跑得越来越快,却没注意到他们越走越慢;你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老。”冯姣在一幅漫画中写道。

    在她画笔的勾勒下,“父亲”有一张方正的国字脸,架上眼镜显得格外威严;他两鬓斑白,朴素地穿着藏蓝色上衣与淡咖啡色工作裤。同一组画中表情丰富的“母亲”则烫着齐耳的卷发,总是穿着橙黄的围裙,一副居家贤惠主妇的模样。

    “我爸爸比较内敛,妈妈的性格就挺可爱的。”冯姣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描绘道。她觉得自己在《世界再大 也要回家》里面画的老爸老妈,形象和她父母差不多。

    事实上,这个1992年出生的姑娘的父母并不算“老”。冯爸爸是60后,冯妈妈只有45岁。可冯姣还是会在“偶然的一天”注意到,父母的记忆力越来越不好,听力在衰退,很多年轻人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却做得很困难,比如,她漫画中的老爸,拧开一个饮料瓶都显得很吃力。

    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叩响了很多人心中的那扇轻易不能触碰的门。

    就在回老家广州的前一周,大学毕业近3年的王文迪在微博上被冯姣笔下喜气洋洋的一家子所吸引。她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张图片上,女孩帮父亲拧开矿泉水瓶盖,当她递回去时,父亲已经逐渐地消失不见。看到这一幕,文迪感到心被揪了起来,她后来在微博转发时感叹“看到这种东西太要命了”。

    文迪想不到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慨。当和冯姣一般大时,对这个在广东成长与读书的女孩而言,“冲出家门出去见识世界,历经磨练之后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念想。

    2011年春节刚过,她辞去父母在广州为她找好的工作,拎着一个箱子来北京闯荡。此前,文迪离家最远的生活经历,是一次在香港的暑期实习。

    那时候,她还会没大没小地嘲笑父母就快“五十大寿”。其实,她父母当时并不像年近五旬的人。做科研的父亲精力充沛,早两年跟学校里的年轻人一起打篮球时,还有路过球场的大婶张罗着要给这个“小伙子”介绍对象;当医生的妈妈长发披肩,说话脆生生的,和她站一块儿,活脱脱就是姐妹。

    但这并不妨碍文迪对冯姣漫画中那个穿着朴素的爸爸和穿着围裙的妈妈产生共鸣。与漫画中一样,当她回到家,都会见到父母准备的满桌好菜与生活中处处无微不至的关怀。

    事实上,这些让数十万网友泪眼婆娑的画面,就是冯姣生活的一部分。她表示,自己并不是那种会天天哭着想家的林黛玉式女孩。这个21岁的大学生有一头干脆利落的短发,做事大方爽朗,说起话来也不会嗲声嗲气,甚至不多说一个形容词。

    在成都上大学时,她也就“偶尔想想家”,就像她在漫画中表现的那样,有时会想得半夜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哭。“可那一般也就是在半夜想想,早上起来就忘啦!”这女孩爽朗地在电话中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听上去一切不过是小菜一碟。她还说,漫画里提到的那些事情,平时自己都“想不起来”。

    但一段在网络上见到的视频,却让她的这些记忆“全出来了”。

    那只是一个社交网站的广告视频,记述了一个女生用相册记录回乡路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佳夕”,为了生活离家10年,在怀孕后决定回家,她从南国的广州起程,乘上动车到哈尔滨,再转乘去乌兰浩特的绿皮火车,最后搭车至扎赉特旗。当主人公历经三天两夜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皑皑白雪中的家乡时,旁白念道:“我终于明白,财富、成功,都可以等待,亲情,不能等待,世界再大,我要回家!”

    那一刻,冯姣感到有一些感情在胸口积聚起来,她必须得画点什么。

    你习惯了他们存在的日子,竟然忘记了他们也会……离开

    在兰州家中的房间,这个正在放寒假的女生打开桌上的黑色电脑,开始写这组主题为“回家”漫画的文案。她说,要写出女儿对家的感受并不困难,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点滴,一页页地浮现在脑海。

    这个在电话中言语简洁的姑娘,想出了很多排比句来形容父母:“他们是你受委屈后第一个想到的人,他们是你拼搏的最初动力能源,他们是你最不怕软弱被看到的人……”

    现实生活中,她的父亲内敛沉默,母亲则要活泼多话一些。画画时,冯姣给“爸爸”脸上加了一副眼镜,给“妈妈”卷了一个俏皮的刘海,把自己求学之后离家在外的感想,放到了画中笑眯眯的一家三口身上。

    她一整晚不眠不休,一口气用画笔描绘脑海中“全出来了”的那些令人泪下的生活琐事,而视频旁白里的“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则成了这组手绘的标题。

    这句话,似乎也喊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对27岁的江西小伙子叶仓底而言,“世界再大,也要回家”不仅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更是一种真切的体验。他的回乡路将从南京开始。如果顺利的话,他能在每天仅有的两趟从南京到江西上饶玉山县的绿皮火车中抢到一个席位,颠簸十几个小时,在深夜到达县城。然后在第二天,登上去镇里的班车,再从镇上乘三轮车回到老家双溪村。

    今年春运购票的时候,小伙子一度感到两眼一抹黑。在12306网站上,他能搜到的唯一一张回家的票是腊月二十八那天下午从南京发车的无座票。“到家正好过年,刚好回去贴门联。”他甚至绝望到在QQ群里问几个哥们儿,“要不要痛下杀手?”

    但这位年轻工程师很肯定,不管回家的路多么艰难曲折,他从没想过留在南京过年——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奶奶还在老家,已经年过八旬,每年他们仅有的相见机会,就是春节。

    这种在家庭成员间扯不断、冲不淡的纽带,也许就是回家如此有魔力的原因。在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度,从农历腊月十六起的40多天里,每年总有30多亿次的人口流动。对很多像叶仓底或是王文迪这样工作在家乡之外的年轻人而言,那是一年中他们唯一的见到父母的机会。

    王文迪有时会觉得很唏嘘,自己曾经是那么想逃离母亲“王母娘娘”式的絮叨。刚到北京的时候,她拿着不到2000元的月薪,在陈旧的公寓楼里租了一间8平方米、没有空调的房间,依旧觉得逍遥自在。

    可看到冯姣的漫画时,她想的问题是:“我还有多少时间陪在父母身边?”

    文迪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道计算题: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和朋友聚会、应酬、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个小时,30年总共才720个小时,差不多1个月。与此同时,她越来越感受到父母的日渐衰老。脾气火爆的父亲“有变成老好人的趋势”,“王母娘娘”一样的妈妈越来越听女儿的话。

    “我看着这组漫画的时候,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恐惧就出来了。”文迪一贯响亮的嗓门少见地变低了。

    这心态像极了手绘漫画《世界再大 也要回家》中的短发女孩,“你习惯了他们存在的日子,竟然忘记了他们也会……离开”,“你不敢想了,这念头让人深深地害怕”,画面上,女孩的表情先是惊愕茫然,随后低头,垂下眼帘,双手支撑着脑袋,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趁现在一切还来得及,赶快回家吧!

    当趴在家中乱糟糟堆着画稿和笔的木桌上写这组漫画文案时,冯姣也“被自己给感动哭了”。

    她在漫画的最后一张上写道:“趁现在一切都来得及,快回家吧。”

    尽管从小远离父母,叶仓底还是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这个生长在小山村的工程师至今还记得,童年时最盼望春节,不是为了四里八乡一起狂欢的板灯节,不是被年前开始各家轮流杀猪宴的气氛所感染,而是因为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年中只有那个时候,会带着礼物回到村里来。

    现在,位置仿佛调换了。父母与弟弟在家,等着他——这个村子里学历最高的大学生,在每年春节的时候,从遥远的大城市带着品牌的百货礼品回到家乡。

    “只要奶奶在家,我们一家人无论如何都会回家过年的,那是一种信念吧。”说到这里,这个平时喜欢听一些民谣歌手音乐的文艺青年停顿了一下,自己都笑了起来,“唉,我怎么想到了王宝强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对于这组漫画引起的反响,有人评论说,80后与90后曾经被视为叛逆、追求自我的一代,但这群年轻人现在也会对着这些温情的、想念父母的图文泪水哗哗流了。

    作者冯姣倒是很淡然。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不过是记录下了与父母在一起的一些小事。但,就像有魔力似的,这个圆脸女孩的经历扣动了更多经历远比她丰富的网民的心弦。有人说,这画说出的是城市白领的心声;与留学或是英语有关的账号也转发了漫画,理由是——看了它,才能理解留学生们回国的真正原因;很多网友在评论中高呼“中箭”,因为那就是她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

    这组漫画甚至让冯姣“落单”了,一个朋友在看了之后回复她:“不跟你说了,我去陪我妈看电影。”而见到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画出的《世界再大 也要回家》之后,冯姣的爸爸半天不言语,妈妈哭了起来。

    恰似冯姣在文案中写的那样,当子女的人生路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时,父母长辈却在变慢,变老。童年跟着奶奶一起在山间村落生活的叶仓底,现在成了全家的顶梁柱;曾经一心要离开家乡闯世界的叛逆少女王文迪,下决心今年春节回家时要减少应酬,专心在家陪陪父母。他们共同的感叹是,不论在什么时候,“家”总是一个在他们背后提供支持,让他们感到安心的地方。

    就像想要让一家人聚在一起不分开的叶仓底,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一天能在南京为父母买下居所;没有北京户口的王文迪,不知道自己能在这城市住多久。

    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每逢这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咬紧牙关买上一张离家乡尽可能接近的车票,在行囊里塞满了礼物,一步步回到那早已远离的故乡。

分享到:
比哄抢钞票更可怕的是群体间的裂痕
全村福
世界再大 也要回家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