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与非法营运的界线何在 民间公益平台助力顺风车走稳

拼车如何冲破合理不合法瓶颈

本报记者 白雪 郝帅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07日   05 版)

    春节回家一票难求,有关“拼车”的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2月2日,上海一家公司在武汉分公司的技术员彭琦送6名打工者回家过年,被执法人员扣车,称其涉嫌非法营运,要罚款5000元。往前几天,安徽人刘杰也在南京有类似遭遇,执法部门问了费用“报销”的问题,然后提出要罚款3万元。这些例子让不少想尝试拼车的人望而却步,拼车时分摊油费看似合情合理,怎么就变成违法了呢?

    虽然不断有人呼吁修改“僵化的法规”,让拼车合法化。但是直到今天,法律、法规对此尚无明显的界定。

    自2009年春运开始,本报持续关注民间拼车行为,记录了拼车这种“合理而不合法”的行为,在没有制度支持的情况下,艰难前行的进程。

    公益名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郎永淳从去年起,连续两年参与发起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活动。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进入汽车时代以来,特别是在雾霾逼近的情况下,能源和污染的问题不能回避,倡导拼车的环保理念意义深远。

    另一个拼车平台“春节回家互助联盟”的主办方则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这3年他们每年投入约100万元倡导人们拼车,如果以前两年配对成功的情况保守估计,拼车客们至少省下了超过千万元的路费。

    可以明确的一个趋势是:如果有更为智慧的安排,拼车将节省巨大的社会成本,撬动人们心中难以估值的善意,让回家的路更加平坦。

    “合理不合法”的尴尬

    2月2日,26岁的湖北人向超带着妻儿坐在彭琦的车上。他在广西打工几年了,每年春节,公司的老板会派一辆车接打工者回家,“这是给我们安排的,不要付钱”。

    向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辆面包车里一共有6名打工者,加上司机和襁褓中的孩子,一共才8个人。当车行至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一个路口时,有一群执法人员把车拦住,“他们不拦私家车的,就拦我们这种面包车。”执法人员在这辆面包车里找到一张带有“出租”字样的名片,随后扣车称涉嫌非法营运,要求罚款5000元。

    那一天,这辆车从上午10点多被扣押到下午6点多,向超抱着孩子又冷又饿,心中满是愤怒,“我也没交钱,司机也没收钱,凭什么说我们是违法的?”

    熟悉交通法规的董来超律师告诉记者,由于私家车不能从事营利性载客,因此,无偿拼车不存在法律问题,发生金钱往来的有偿拼车,严格来说是违法的。

    董来超解释说,哪怕收取的钱不足人均油费、路费,并未盈利,但只要收费,就意味着,破坏了私家车登记时注明的“非营运车辆”的性质。因此,私家车车主如果和拼车客签订付费合同,合同本身会因为违法而无效。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甚至会因这份“违法合同”透露出的“改变车辆运营性质”问题而拒赔。 

    不过,在这一规定的执行中,很难找到证据。如果没有合同约定,同车者又众口一辞的话,难以判断所谓“盈利”和“营运”。湖北省执法人员以有“出租”二字的名片作为执法依据,而江苏省执法人员问行车者公司是否报销费用,在得到“差不多吧”的回答后,据此判断该车也是“非法营运”。这些依据难以服众。

    更有学者认为,法律规定本身值得探讨。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慈蕴看来,顺风车车主与乘客平摊油费以及过路费,构不成非法营运。因为营业是由两个行为组成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赚钱;第二个是连续性的行为才能叫做营运。如果一位车主仅参与了一次搭车活动,把工本费摊到搭乘人员身上,不能算作非法营运。

    “应该鼓励搭顺风车的车主。”朱慈蕴表示,费用收高了肯定不对,但应该允许车主在成本范围内收取费用,因为车主自己开车回家要消耗油费和过路费,再搭上一个人,油耗也不会增加太多,“营运就是盈利,如果没有盈利空间就不能算作非法营运。”

    微博网友“反穿棉袄倒穿鞋”给“拼车涉嫌非法营运”的问题来了一句“有点儿糙”的短评:“年轻人谈恋爱,有亲昵动作,一方送另一方礼物,涉及了费用,就算是卖淫嫖娼了?”

    几年来,每当雨雪天或假日道路难行时,拼车问题都会被再次翻出来讨论,回应这种呼声的,是制度的沉默。

    拼车不能“因噎废食”

    拼车可能发生种种风险,又没有制度作为保障,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从民间的情况看,人们没有“因噎废食”。

    搜索拼车信息,很容易找到同路之人。北京开往太原的一位车主发帖说,“夫妻两人开一辆宝来,尚有两个座位,如有同道者请速联系”;而回河北的一辆车则喊话称,“带回老家过年的老乡哦,限乘3位,不要带太多行李,谢谢合作,7号早9点在4号线的枣园站见!”在这些信息下面,附有车主的联系方式。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信息本身能带来收益。一些网站称,所有人都可免费发布拼车信息,但你若急着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也可以交钱“置顶”:就是按数小时到两三天不等的规格,交几元或几十元,把信息放在页面醒目处,受到更多人关注,增加配对几率。

    在拼车之前,第一个问题就是鉴别对方的可信度。

    一些网站发布的拼车帖比较可疑,帖子没有说清自身车型,也不限定具体城市,只写着“发往某省,欢迎拼车”。有经验的网友写道,可以搜索这类信息留下的号码,看网上是否留下过其他信息。如果和这个号码一起出现的还有“包车”字样,说明这有可能是由个人将大巴车包下来,再通过网上发帖招揽乘客,这种“包车”或“拼车”涉嫌非法营运,安全也毫无保障。

    搜索正成为很多寻找拼车信息者必做的功课。国内较大的拼车网站、58同城拼车频道干脆将发帖人的号码设置为超链接形式:只要点击车主留下的联系方式,就知道发帖者过去在这个网站上发布了哪些信息。

    目前,该网站发帖量达到每日7万个,今年的信息量比去年春节高峰时期高出19%。

    从2012年起,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和郎永淳、赵普等公益名人,联合发起了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活动(以下简称“顺风车活动”)。王永介绍说,去年有1.8万多人参与了顺风车活动,成功搭乘了1100多人,今年截至目前已有20万人参与顺风车活动,现在还在不断的匹配中,“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成功搭乘1万人。”

    在这种搭配中,核实双方的信息是最重要的工作。王永表示,去年促成的搭乘人少,原因主要是信息匹配做得不够好。为了达到今年搭乘1万人的目标,顺风车活动的信息匹配方式新增设了网站和短信平台,做到了信息的实时匹配,技术人员今年就有100多人,包括网站、短信、APP、微博维护人员。

    郎永淳还告诉本报记者,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中,顺风车活动要求拼车不涉及费用。目前活动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推广环保的理念,让所有人的爱心汇聚起来,但未来制度和激励模式问题,是不可绕过的瓶颈。顺风车活动研究过国内外很多拼车模式,希望中国“能像国外那样”,对倡导环保、避免空驶的私家车给予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过收费站时能否减免税费。

    “来自政府的奖励,将是推动拼车常态化发展的动力。”郎永淳说。

    百万撬动了千万

    从一个样本入手研究中国的拼车势头,或许会看到希望。

    “春节回家互助联盟”自2011年发起,每年投资约100万元。今年1月20日,该活动第三次启动。截至2月5日,全国参与人次已超过260万。拼车联盟的主办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个活动发起3年来,响应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活动发起8天时,广州参与人次超过4.9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0%;深圳参与人次超过2.5万,同比增长100%;北京参与人次达4.9万,上海参与人次达4.8万……

    “这种热情是我们3年前怎么也想不到的。”这个拼车联盟的总负责人杨铭珠告诉本报记者,3年来,这个平台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尴尬,至今还称不上“完美”,但当他们在制度的沉默中“趟出一条路来”之后,撬动的社会能量难以估算。

    2011年拼车联盟成立之前,主办方先研究了拼车的两个难题:陌生人之间互不熟悉的风险,一旦涉及费用就涉嫌违法的风险。于是,拼车联盟将规则设定为,用专门的志愿者人工进行信息核实和配对,拼车绝不收取任何费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车主捎带拼车客毫无好处,还有风险,谁会参加呢?为此,拼车联盟通过一些同乡会、车友会,找来了几百位热心车主。“那个时候他们的帮助是很感人的。”杨铭珠说,这几百位车主,就像星星之火,在最艰难的时候点燃了拼车联盟的火焰。

    有了免费拼车平台,“拼车客”热情很高。2011年的活动1月5日启动,到1月24日,因为参与者太多,能同时容纳10万人在线的拼车联盟官网一度崩溃,工作人员赶紧抢修。

    也是从这一年起,情况慢慢发生变化。2011年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提醒拼车者“理性确保安全”。在拼车联盟的热潮过后,很多地区的公务员考题以这件事为例,请未来的政府人员分析。杨铭珠说,“通过这些细节,我们感觉到,尽管制度岿然不动,但国家在进行善意的引导。”

    2012年,拼车联盟采取了“营销式的鼓励”,他们给配对成功者提供大礼包,前300名车主有1000元的现金油费补助,所有参与者还将抽奖得到从电话卡到免费双人机票等礼品。联盟的主办方、金六福酒业公司经理孙建新称,“捐款百万,有时不过是支票上的一个数字,把钱用在鼓励公益互助拼车平台上,撬动的社会意义无可估量,对企业形象也是一个促进。” 

    为此,该平台升级了网站服务器,找来20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和近百名义工,帮助车主与乘客配对。这些专职工作人员首先要审核车主和乘客的身份,对车主的驾龄、驾照等进行认证,然后让车主与乘客双向选择,得知双方有拼车意向后,再让双方通过电话、会面等方式沟通,作最后决定。杨铭珠告诉记者,“和个人发布信息相比,我们作为第三方介入,可以保证拼车者的个人隐私。”

    和前年相比,去年拼车的声势更大。2012年自发参与拼车联盟的人中,车主有30%,拼车客有70%。一些媒体、地方性网站找到拼车联盟,交流经验,分享信息。这些公益平台之间的“牵手”,使参与拼车者的基数更大,成功率也变高。

    主办方表示,联盟负责配对并发起拼车,但未必能得到所有回馈,因此,统计不够完整。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至少有两万辆车次完成了拼车行为,如果每辆车按行驶约1000公里计算,就算每辆车只搭载一名拼车客(很多时候是两三名拼车客),按每公里运费计算,为乘客节省的路费可能已超过千万元。

    “稍稍利用车主的闲置资源,就可以换来这么大的收益。更难以计算的,是我们撬动了社会的善意和人们的信任。”杨铭珠说。

    透过一个例子或许可以捕捉到这些看不见的社会效益:去年这一活动设置了“重奖”,以现金补助或大礼包吸引车主参与,同时部分购买保险,鼓励更多拼车者自己购买保险。今年,主办方缩小了奖励的发放范围,但开始给每一对配对成功者免费配置保险——结果发现,其实激励不一定要强化,只需增强安全保障,还是有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今年报名的拼车者中,车主比例上升到了35%。

    这个活动至今也还称不上完美:1月29日中午,升级过的拼车联盟官网又瘫痪了,经过二三个小时的抢修才恢复。杨铭珠说,这些经验和教训,都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然后改进。

    尽管法律仍未松动,制度还没有突破,却有更多新的变化让乐观者更有动力:前几天,实名认证的青岛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官方微博上,出现了“和老乡拼车回家”的建议,“让你身边的空位,成为他回家的希望!”

    本报北京2月6日电

分享到:
拼车如何冲破合理不合法瓶颈
北京再推区域医疗共同体试点
助孩子成长 替家长分忧
2013中国青年报社
诚征地方广告代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