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油夫妇王博和张春瑞来说,蛇年春节和往年一样,都要“上山过年”。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上山过年”成了几代石油人多年来的一种过年方式。
山间寒风凛冽,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红巾子作业区的油井旁,王博、张春瑞夫妇一如既往打扫着井区环境,仔细察看油井上的螺丝是否松动、有没有漏油。春节要到了,轮到夫妇俩值班,和平常一样,他们按部就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参加工作20多年来,这对夫妇已记不清是第几次在油井旁过春节了。“生为石油人,我们不去开采谁去开采呢!”谈起多年不能回家过年,不能和家人团圆,夫妻俩尽管有遗憾,想得更多的却是工作和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
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红巾子作业区横跨陕西、宁夏两省区,这里荒滩连片,群山绵延,作业区内大多数油井在荒滩和山区。不论环境有多艰苦,有油井的地方就有石油人,石油人也把作业区当成自己的家。
“听到抽油机从不间歇的轰鸣声,就觉得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这个春节,58岁的老石油人申瑞鹏也在井区一个人过节。申瑞鹏清楚地记得,自从197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只有两次在家过年的“历史”。
这个春节,申瑞鹏的儿子、30岁的申义也回不了家,在油田上坚守岗位。申义在红巾子作业区黄39井区担任党支部书记,春节期间,家在外地的职工需要回家探亲,油田生产一线的员工更加紧张,为确保安全、正常生产,申义不但要做好各项工作的督察和巡视,还要随时准备着去替补油井上人员的缺漏。
申家父子俩都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儿子是领导,很少回家;父亲上一个月班休息十天,去年一年,父子只见过两次面。“油井不可能在城市里,石油工作的特点就是这样,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申义坦然地说。
这个春节是80后何娟第二次在山上过节。何娟来自四川绵阳,怀着“到艰苦的地方去开拓一片新天地”的豪情,西南石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长庆油田。刚来的时候,虽然知道石油人的天地不在城市,但面对茫茫荒滩,自小生长在天府之国的何娟还是有许多不适应,不止一次想着要逃离。
“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石油梦一次次鞭策着这个初入油田的80后石油人。“既要心怀梦想,更需要扎根实干。”何娟了解到,目前油田的出产率还远未达到最高值,出产潜力可以通过专业技术进一步挖掘,过年期间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和同事一起切磋研究。
红巾子作业区是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的发祥地,一代代石油人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书写和见证了长庆油田的辉煌。如今,红巾子作业区正在经历第二次跨越。
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团委书记王红霞说,像申义、何娟这样,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红巾子作业区的二次创业,他们视油田如家,默默地坚守着岗位,用智慧和汗水续写着红巾子作业区的辉煌。
本报银川2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