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了解潍坊生态状况的人而言,那里的地下水污染终于演变为一个公共事件,以及潍坊环保局在闪电般地调查后宣布没有发现问题,这些都不是什么出人意料之事。
多年来,潍坊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早已经成为当地的热门话题,这两个问题又是密切相关的。潍坊是中国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驱车经过,你会发现昌潍平原广袤的土地,已经被闪闪发光的白色塑料大棚大面积占领。冬天的大棚菜是反季节蔬菜,必须依靠过量的化肥、农药维持生长,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而产生令人谈之色变的毒韭菜、毒黄瓜、毒蒜等,也就不足为奇。年复一年的过量投放化肥和农药,不但导致了土壤的板结与毒化,化肥、农药的残留渗入地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以至于自来水出现异味而无法饮用,被污染地区的癌症率也在不断提高。一位朋友曾经在潍坊市的某个村子开了一个专门经营深层地下矿泉水的商店,生意十分红火。那些并不富裕的农民放着家里的水井不用,竟然去买水喝,是因为他们早就发现了地下水已被严重污染,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准高过潍坊市环保局。还有的村民每到夏季就到村旁的河里提水喝,尽管河水并不干净,但是味道却比自来水好多了。
另一个重要的地下水污染源是遍布城乡的企业。潍坊是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它本身有发达的盐化工体系,而毗邻淄博齐鲁石化和东营胜利油田的地区,又存在许多配套性的化工。春节后我到一个毗邻淄博的潍坊乡镇访友,酒席上几位本地人谈到周围的化工厂将污染水灌入地下污染水源,显得忧虑又无奈。
在潍坊,网友所举报的早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可是,潍坊环保局在闪电般地于两天时间彻查了715家企业后宣布,竟然没有发现网民举报的问题,并且悬赏10万元征求举报线索。这看上去很像一个行为艺术,它甚至令人想起了古老的太极拳,那个通过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将问题消融于无形之中的神奇圆圈。
网友的举报将潍坊环保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潍坊环保局没有发现问题是完全正常的。“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如果它想发现的话,早就发现了,何必等到老百姓买水喝?长期存在问题却没有发现,必有其不得不然的理由;如果因为网民的一则举报就突然发现了严重问题,那才不正常。如果那样的话,管理就简单了,改革就容易了。
知名企业家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面对某部门主管坦承自己没有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当即批评说:“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受张总的启发,我认为潍坊环保局之所以不能发现问题,是因为背后还有其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事论事加上打打太极,不但无助于解决严重的水污染,只能酿出更大的危机,因为喝水和吃饭一样都是人生的硬道理,如果终于等到千百万人没有水喝的那一天,问题就不只是网络事件了。
那么,水污染背后的问题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
首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打破依然主导地方政府的GDP至上思维和体制。这种思维和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公司化,成为一个既得利益主体。将政府办成公司,使官员沦为商人,让裁判下场抢球,这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在这种体制下,如果通过污染公家的水源和土地为自己的前程铺路而不受惩罚,任何官员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体制决定行为乃是现代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其次,要建立畅通的民意渠道。潍坊的水污染由来已久,老百姓的抱怨大概连上天都听见了。然而,人民的呼声可以上达天庭,却难以进入当地的衙门。可曾有潍坊人给当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反映过?诸公又是作何反应的?人大代表到底应该代表谁?又该通过什么方式来代表?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所谓代表就是一句空话。
最后,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在市场经济中,民生、民主与法治注定是不可分割的,市场经济理论的祖师爷斯密早就指出,市场经济是依靠人性中的恶作为动力,任何企业与个人,都不惮于通过损害公共利益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要避免此种情形,唯一的办法是通过法治划定不同利益主体的活动界域,通过民主权利的实施防止公权力对于公民利益的侵害。
以上三点,听上去有些老调重弹,但是,潍坊环保局的各位领导应该感到新鲜,因为这些正是他们当地的政治生态所缺乏的,也是他们始终无法发现秃子头上的虱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