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3月0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昆明安宁:雷锋班续写雷锋日记50年

本报记者 张文凌 实习生 刘春媛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08日   03 版)

    有人调侃“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然而,在昆明安宁市,却有这样一个雷锋班,虽然已经各奔东西,虽然52人中只剩下49人,虽然已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变成了年近古稀的老人,但50年来,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如当年在校一样,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助残助困、见义勇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续写着雷锋日记,成为了一个永不毕业的雷锋班。

    1962年秋天,52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安宁的原昆明十六中高八班。那时候他们的教室在一排简陋的土基房里,宿舍是年久失修的太极书院破败的大堂。

    条件虽然艰苦,但学子充满朝气。

    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高八班迅速成立了雷锋班行动小组。从那以后,高八班的同学高唱着班歌,在街道、火车站、工厂等地,打扫卫生,帮群众搬运东西,去工厂帮工。

    “当时安宁城区比较脏,到处是旧瓦房和居民家养牲畜的粪便,我们就经常上街打扫,我们打扫过的地方都是干干净净的。”68岁的陈国才老人说,因为他们打扫的太干净而被当地的群众戏称为“土匪班”。

    1963年6月16日,高八班收到了一封雷锋生前所在班的同学写给他们的信。信中说:“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你们的来信,从信中,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这封写于1963年5月10日、横跨了大半个中国、历时一个多月才到达安宁的信,让高八班的同学们激动不已,他们反复阅读着这封信。从那以后,他们和雷锋班的书信来往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那些信是50年来指引我们不断前进、坚持学雷锋的‘灯塔’”。陈国才说。

    1963年7月,螳螂川洪水泛滥,庄稼被淹,民房倒塌,安宁损失惨重,高八班的同学自发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尽管水势凶猛,但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在及腰深的水里运土、扛沙包。一名同学不慎被洪水卷走,被体育老师游新发救上了岸。由于抗洪抢险任务重大,高八班同学团结合作,“水不退不离河坝”,3天3夜不眠不休,一直在河坝坚守,直到洪水退去。

    “在我教书的46年里,高八班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班集体。”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原高八班班主任艾光照说:“他们不仅学习好,品德也好,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以助人为乐为荣,当时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虽然只担任了高八班两年班主任,但艾光照老师对这个班有深厚的感情,并一直同高八班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师生友谊。在他眼里,这是一个有活力懂奉献的集体,而在高八班学生眼里,包括艾光照在内的3位班主任对他们的成长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那时恰逢困难时期,学校师生出现严重生活困难,因为艾老师是享受特殊供应的特级教师,每天有牛奶之类的供应,他把这些都给了农村贫困学生,还买衣服给一些家庭条件很差的同学。”一名同学说。

    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高八班先后荣获昆明市“先进集体”、“先进团支部”等称号,并受到共青团云南省委,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教育局和昆明市学联的联合表彰奖励。2011年4月,高八班的事迹被写进了《安宁文史资料十二辑》。

    1965年,高八班同学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多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安宁一中校史资料记载:“高八班录取大专院校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七十。”

    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分别走上教师、医生、公务员等岗位,虽然同学们各奔前程,但却从没有停止在不同的地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2006年,56岁的王敏超在回家路上遇到3个持刀歹徒抢劫一个女孩儿,王敏超不顾自己有伤在身,冲上去和歹徒展开搏斗。“遇到在这种情况要挺身而出,不能把她一个人留下。”王敏超的这句话让所有同学难以忘怀。

    68岁的陈国才一次过年回安宁老家,正赶上当地要建希望小学,陈国才将把身上的1000元都捐了出去。“那时候没太多钱,捐款之后就没钱买年货了,一家人只能过个简单年。”但陈国才至今很满足自己能为筹建希望小学出了一份力。

    高八班52名学生中有13人从医。69岁的刘兴邦是腾龙苑小区的名人,只要走进小区打听他的名字,很多居民都会竖大拇指,一些年纪稍大的居民还会说上一些他做的好事。他助残助困、捐款捐物,还是个“公益医生”。在小区居民眼里,刘兴邦热情、闲不住、关心他人,经常劝诫居民健康饮食,多锻炼身体,还经常上门问候小区孤寡老人,自己花钱为他们买药,送病危的老人住进医院。

    如今,居住在昆明的高八班同学有26名,他们每年都聚会两次。

    “每次聚会,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不是谁做了官、谁发了财,而是有没有继续学雷锋做好事,大家都会互相问一问,但很少会有人主动讲自己做过什么。大家都觉得自己做过的好事只是的小事,不值一提。”为续写“高八班雷锋日记”,陈国才主动承担起撰稿的职责。他说:“现在大家都退休了,但仍热衷于公益事业,看见电视或是报纸上哪些人需要帮助,他们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地震时,他们还赴往灾区,奉献爱心。雷锋精神要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在特殊场合才做的,那是作秀。” 

    作为一个记录着,陈国才并不容易,因为高八班的同学都不愿意说。每次同学聚会的时候,陈国才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撬”出来一点儿。

    “都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一说。高八班是一个集体,我们都是高八班的一员,不要把我的名字单独点出来了。”高八班的同学总要说这么一句。

    如今,原昆明十六中已经改名为安宁一中,去年9月,高八班的19位老人向安宁市第一中学现“雷锋班”的学生们授旗。 

    陈国才说:“其实帮助别人都是一些小事,人人可为,这些学生以雷锋为榜样,为社会服务,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别人,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传播出去的。”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许多孩子已经不知道雷锋是谁了。但雷锋精神就是举手之劳、就在细微之处,只要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了,雷锋就永远与时代同行。”教师邓顺祥说。

分享到:
昆明安宁:雷锋班续写雷锋日记50年
小访客绘出工地幸福风景线
上海志愿者:“发馒头”学雷锋
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吧友营”让爱在网上凝聚
倾心服务小微企业 全力扶持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