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8日电(记者丁先明)“现行的医师职称晋升制度,逼迫医生忙于应付论文和科研,让有些医生只会写论文不会看病了,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疗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说。
近年来,一些医院在医生职称评审中出现了一种重学历、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的倾向。例如,有硕士学位的可以晋升为主治医师,有博士学位的可申请副主任医师。医生为了晋升,不得不去应付外语、计算机等名目繁多的考评项目。
针对这种情况,范利委员在《关于改变现行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中一些偏颇做法的建议》中提出,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总体思路应大力增加临床能力考核的权重,以临床能力为主,科研学历为辅。除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专科医师考试,以及对某些专项技术的准入考试外,其他各类繁复的考试项目要适当精简,甚至取消。
“个别城市甚至把科研课题立项作为医师晋升的必备条件,多数医院在医师晋升评审标准中对科研论文的要求更是逐年加码。”范利委员告诉记者,“这逼迫着临床医生忙于科研和写论文,而那些看病‘很有两下子’却不善于科研的临床医生在晋升职称时则无优势可言。”
范利认为,尽管医师职称考评制度在调动医师积极性、促进人才成长和医学发展等方面起到过积极作用,但考评制度中存在的偏颇做法将带来医疗质量滑坡、科研急功近利、论文造假泛滥、医生队伍不稳等危害。“与其把医生吸引到浮夸的科研立项中,倒不如回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本分天职上。”范利委员觉得,应鼓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而不应过分强调SCI论文的重要性。
“医师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应朝着多样化、灵活运用的方向发展。”范利呼吁,“国家可以制订临床医生职称晋升指导标准,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标准,无需采用一把尺子来度量,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