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15年漫漫寻子路

实习生 林智仁 本报记者 陈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09日   03 版)

    “儿子,爸爸总算找到你了!”3月6日下午,在福建省福清市公安局一楼大厅,因儿子被拐而踏上漫漫寻子路的王兴锋,把失散了15年的儿子王小雷紧紧搂在怀中,久久不肯松手。

    1998年2月5日,是王兴峰永生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正在福清打工的他,到火车站去接安徽老乡,4岁的儿子交给在工地上洗衣服的妻子袁某照看。

    王兴峰接到老乡回家,却发现儿子不见了。“我到处问,到处找,却找不到。”当天晚上,他第一次整夜失眠了。“我不断安慰自己和妻子,孩子可能是出去玩了,第二天就能回来。”

    第二天没等到儿子归来,却等来了一个陌生电话:“你的儿子在我手里。”

    第三天,同样的电话再次响起,对方开出的条件是:人民币1万元。此后,再无音讯。

    王兴峰仔细回想来电的声音,突然想到了一个有瓜葛的工友——来自贵州的杨某。

    1998年1月,王兴锋和杨某一同到福清打工。王将杨的妻子介绍到老乡工厂里打工,之后杨妻再也没回到丈夫的身边。于是,杨便怀疑是王伙同其老乡将妻子拐走,多次找王理论,要求其找回妻子。王答应协助查找杨妻下落,可一时找不到。

    “会不会是他一时想不开,拐卖了自己的4岁儿子?”王兴峰向警方道出了自己的疑惑。警方顺藤摸瓜,将涉嫌拐卖儿童的杨某捉拿归案。

    由于杨某只承认自己通过不知名的老乡将小孩拐卖到了闽北顺昌县,其他细节拒不交代,这让王兴峰“抓到了拐卖的人,孩子就会回来”的愿望瞬间破灭。

    虽然没有孩子的照片,孩子身上也没有明显的标记,但王兴峰还是毅然走上了“在自己看来也不知有没有终点”的寻子路。

    15年来,他居无定所,四处流浪。福建、安徽、贵州,他不知在三地来回奔波了多少趟。

    不管走到哪里,他先去打工,挣了钱,就去找孩子,钱不够了,再去打临工。其间,他干过搬运、糊过水泥……“自己能干的活基本都做过”。王兴峰说,支撑他工作挣钱的唯一动力,就是“有了钱就能去找孩子。”

    王兴锋终日来回奔波,却无结果,妻子劝他放弃,再生一个孩子,可他不同意。最终,妻子也离他而去。

    2002年的一天,王兴峰在杨某的老家贵州桐梓县寻子未果,决定再到福建福清试一试。可这时,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了一块五毛钱。他买了张站台票上了火车。“有人来查票,我就躲到座位底下,等人走了,我再爬出来。到了南昌转车,五毛钱不够买站台票,我就跟别人乞讨了五毛钱。”王兴峰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乘车逃票,也是他第一次向别人乞讨。

    他告诉记者,每年除夕回到老家,年迈的父亲都要和他提起孙子。“每到此时,我就备感难受,夜晚更是整夜整夜地失眠,一闭眼就是孩子求助的心酸场面。”

    去年12月25日,王兴锋再次来到福清市公安局,请求帮忙找孩子。一支由精干警力组成的专案组迅速成立。

    专案组找到已坐牢9年刑满释放的杨某,从其口中得知,当年伙同其拐卖孩子的贵州老乡名叫唐某。二人将小孩拐卖至闽北顺昌县洋墩乡,后由唐负责提供住宿和联系买家。

    根据杨某提供的信息,专案组将唐某抓获。据唐交代,当年他把孩子卖给了一个姓苟的老乡。而苟某到案后供认,将受害人卖到了洋墩乡路马头村一许姓人家。

    专案组民警立即对路马头村的适龄村民逐户摸排,最终确定了许某的身份。许某承认其因4岁儿子夭折,故收买了王小雷。

    3月6日,王兴锋一家重逢时,许某夫妇也来到了现场。听孩子说“养父母对待自己像亲生孩子一样”,王兴锋感到欣慰,他对儿子说:“孩子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自己选择。但你要记住,生父生母不能忘,养父养母更不能忘。”

    目前在厦门工作的王小雷点了点头:“我会尽自己所能,两边都赡养。”

实习生 林智仁 本报记者 陈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3月09日 03 版

校园“雷锋”点亮残疾学生希望之灯
从高考落榜生到农民致富带头人
高度重视社会教育 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法律专家:别让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流于形式
15年漫漫寻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