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山东青岛,7岁的李长霖坐在一间教室里,一板一眼地跟着老师学吹葫芦丝。小长霖去年9月才从老家黑龙江来到青岛,目前在青岛市人民路三小读一年级。
李长霖的父亲李玉春告诉记者,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没想到孩子在青岛还能免费学习一门特长课程,真要感谢当地的“梦想课堂”项目。
新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队是青岛市的一个民间青年公益组织,队员来自青岛市各所高校。该组织致力于打造“梦想课堂”项目,为来青岛务工的新市民子女免费开设特长兴趣班,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习。 现在,“梦想课堂”项目在青岛新市民中已经颇具影响力,每次报名都非常火爆。
“梦想课堂”的成功离不开青岛团组织的帮扶。团青岛市委帮助新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队设计项目内容,从高校广泛招募志愿者,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给予“梦想课堂”项目1.5万元的帮扶资金。
“梦想课堂”只是青岛团组织帮扶民间青年组织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团青岛市委高度重视联系民间青年组织、覆盖新兴领域青年,将此作为团组织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措并举,积极凝聚民间“草根”组织的正能量。
青年组织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在团青岛市委,有一组团干部耳熟能详的数据——175万∶30万,数字背后的社会现实是:截至2010年,青岛市非公和社会领域就业的青年达175万人,在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就业的青年则为30万人。
青年分布领域的变化,必然要求团组织的工作重点要转向联系、覆盖新兴领域青年。根据青岛团组织掌握的情况,“新兴领域青年”并没有闲着,他们活跃在各类青年自组织和民间社团组织之中。对长期习惯于从事体制内青年工作的团干部来说,这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由此,团青岛市委确立了“传统领域着眼巩固、非公领域全力突破、社会领域积极探索”的工作思路,通过帮扶助推民间青年组织发展,联系、覆盖更多新兴领域青年。找寻突破口,团青岛市委选择从调研民间青年组织入手。
据不完全统计,青岛以志愿服务队、兴趣俱乐部、网络论坛群等形式存在的各类民间青年组织有3000多家,在工作8个小时以外,大量青年活跃其中。
团青岛市委在调研中发现,民间青年组织虽然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活动方向分散、制度建设缺乏、公信力不够等问题,这些因素成为许多青年组织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不加以培育引导,民间青年组织往往“存活率”不高。
“在民间青年组织中,公益类组织占大头,他们倡导的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理念,已成为影响青年的积极力量。但是,这些公益组织往往也存在着活动方向分散的问题,比如今天去栈桥义务指路,明年可能去社区敬老,后天可能又去义务植树,这不利于青年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团青岛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刘禄福说。
在这方面,青岛绿飘带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高义堃深有感触。绿飘带成立于2005年,是青岛市最早的民间青年公益组织之一。虽然已经走过7年,但高义堃至今还为绿飘带的后续发展发愁:资金严重不足,志愿服务缺乏第三方认证,服务方向松散等。
“针对青年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共青团组织恰恰可凭借自身的公信力、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为青年社团组织成长提供引导和实质性帮助。”团青岛市委有关负责人说。
多措并举促百花争艳
深入调研后,团青岛市委将民间青年组织分为公益性、创业型、兴趣型、交友型4类。针对不同组织类型,分门别类制定了具体的帮扶举措。青岛团组织从经费募集、青年干部培养以及规范运作方式等方面入手,助推民间青年组织良性发展。
团青岛市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成立青年社团组织成长基金。2011年,筹措专项经费12万元,用于扶持全市120个青年社团公益项目,扶持青年组织发展。
2012年,团青岛市委采取公益融合的模式,邀请青岛红十字微尘基金出资10万元,重点资助了10个优质社团项目。在普惠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进行了重点资助,其中新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队“梦想课堂”项目和笑姐助残志愿团队“量体裁衣”项目分别获得1.5万元和1万元的资金支持。
除了资金支持外,团青岛市委还注重加大对青年组织中骨干人员的培养力度。他们借助青岛市团校的培训力量,对200多名青年组织骨干进行了系统培训,使其对社团管理、活动组织以及群众工作方法等有了系统的认识,从而提升了民间青年组织的管理水平。
团青岛市委办公室主任付蕾介绍说,除了广泛性的普训外,团市委还专门从北京、上海等地请来NGO方面的专家,向重点青年组织的骨干人员讲解国内外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知名的基金会项目,帮助有发展潜力的社团组织寻找持续发展之道。
此外,团青岛市委还积极帮助民间青年组织规范运作方式,指导他们开展注册登记、加强内部管理,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建立与团队实际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夯实民间组织发展基础。
2011年11月,团青岛市委成立全国首家青年社团理事会。该理事会致力于为全市青年社团组织提供服务、引导其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并维护青年社团及青年合法权益。目前,青岛已有128家规模较大的青年社团组织成为理事会会员单位,覆盖各类青年10余万人。
经过不懈地探索,青岛各级团组织目前已在有效联系的300多家青年社团中新建团组织35个,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随着工作氛围的建立,“联系多少社团,影响多少青年”成为青岛团干部比学赶超的目标之一。
让新兴领域反哺体制内
在团青岛市委看来,帮助民间青年组织活下来还不够,还要助推他们发展壮大,谋求青年组织蓬勃发展。
结合各青年组织的实际,团青岛市委帮助他们设计切实可行的服务项目,并通过青岛志愿服务网、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统一对外发布,在帮助青年组织整合资源的同时,提升其公信力。
团青岛市委还发挥青岛重大节庆赛会较多的优势,将具体的工作项目交由青年社团组织来承办,提升其开展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
此外,青岛团组织还积极引导条件成熟、运作规范、有较强专业技能的社团组织,承接具体社会事务,并协助其争取社会支持。如引导青岛爱益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担“金色翅膀”青少年帮扶项目,引导青岛你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担“青苹果”青少年社会情感教育项目等。
什么样的关系,决定什么样的相处方式。在传统领域,青岛市团组织与基层志愿者组织是上下级关系,两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命令与服从”。但在新兴领域,青岛团组织将自己与民间青年组织的关系定位为平行关系,两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共生与互动”。
团青岛市委领导班子向各级团干部强调,面对方兴未艾的民间青年组织,一定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相处技巧,“再按过去的想管人家的思维,肯定行不通,必须要有平等的心态、服务的理念。服务、引导好了,青年自组织就有可能成为团组织重要的延伸力量,从而实现新兴领域反哺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