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尚在调查”不要成为“烂尾”的序曲

邓海建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26日   02 版)

    漫画:CFP供图

    新华社就2月的热点新闻进行追踪调查,其中,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事件的责任认定结果未出,案件尚在积压;李某某涉嫌轮奸案尚未进入检方起诉阶段;山西洪洞水库坝体坍塌事件群众损失正在赔付。其他热点事件同样都在“调查中”。(新华网3月25日)

    都说“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有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 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民只是公民的另一个“马甲”,网络关注说白了就是舆论监督的“新衣”。提到网络或舆论监督,我们总会想起周老虎、周久耕,想起那些因为“围观”而被掘出的真相、被推进的事件,以为随手转发或激情跟帖就会形成磅礴的舆论压力,进而倒逼体制、机制走到公平正义的轨道上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年初,不少媒体都盘点过一些著名的“烂尾新闻”,即那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事件。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地方部门“不想查,不敢查,不愿查”,就算迫于网络压力,表了态、道了歉,甚至罢免了责任人职务,也只是一种“消极应付”,并非意在解决问题,而是暂时平息民意“怒火”。一旦公众视线转移,下文也就不了了之。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旧的不去,新的又来。虽然信息公开条例撬开了“无可奉告”的嘴巴,但诸多公共事件,但凡涉及权力责任,虎头蛇尾已是司空见惯。有的永远是“正在调查处理”,有的是调查着、调查着,就没了消息。譬如上海市有关方面在“问题校服”出现后,对全市的校服情况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但对于群众关心的有关欧霞时装公司的调查处理情况,以及“问题校服”到底被检查出多少,迄今成谜;又譬如李某某涉嫌轮奸案,记者3月25日从北京市检察机关获悉,目前李某某等人涉嫌轮奸案在经过批捕程序后已退回公安机关,这个案件尚未交由检方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再譬如,2月初,辽宁省丹东东港市被曝出群众集体感染丙肝事件,群众有关给予经济赔偿或补偿的要求,目前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答复和回应,网民关注的对东港市分管副市长的问责问题,也杳无消息……

    要不是媒体隔三差五还惦记着,“围观”或“关注”的力量早已成为过去时。

    这当然不能怪罪于网民或舆论监督,只不过再次证明了两个常识:一者,网络监督再怎么轰轰烈烈,终归只是公共监督的一部分,不可能僭越制度或法律的效力。更重要的是,网络监督本身确实存在多重“不靠谱性”,譬如碎片化解读、非理性盲从、难以善始善终等,别指望网络监督能解决权力监督中的所有问题。二者,公共事件悬而未决,说到底还是权力与“笼子”的问题,指望“围观”引发高层领导关注、从而自上而下地个体化地解决问题,还是难以避免类似事件翻版发生,譬如矿难等。公共事件最终只有落实到制度层面,才有可被推演、复制、期待的价值。

    有些事情,你希望它快点,却迟迟难有定论;有些问题,你希望它慢点,却早早盖棺论定。时间与效率,有时就是个态度问题。等到“围观者”精疲力竭、哄然散去,“尚在调查”的说辞,会否华丽丽地成为“烂尾”序曲?

分享到:
30万亿的土地差价让人心惊
不求实的“正调”才是最可怕的反调
“尚在调查”不要成为“烂尾”的序曲
穷孩子的人生如何出彩
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智慧
危机感如何才不是一句空话
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