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深州农村信用联社一份核销贷款文件里,深州市副市长魏志春、市公安局副局长崔朋等43人“被死亡”,另有15人“失踪”,58人涉及贷款额约250万元。知情人称对位高权重者,信用社主任以核销贷款送人情,没权没钱的借款人送给信用社主任20%到30%的礼便予以核销。曝出的核销清单上大多数人都有偿还能力,其中有的位高权重难追讨,甚至有抵押物也被核销,从而逃避债务。“类似问题在各地信用社并不少见。”(《新京报》4月8日)
明明还健在的人,因为一份假造的死亡证明或失踪证明,就能将贷款一笔勾销,这样的“死亡名单”让人惊诧。众所周知,在农村信用社里,没有一点关系或者背景很难贷到钱。在这份核销清单中,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的比例极高,不仅有副市长、市公安局副局长,还有很多的乡镇干部、市法院工作人员、村干部及其家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人之所以迟迟不还欠款,是因为有办法做到“不还白不还”。借信用社的钱故意不还,这难道不是变相的侵吞公款?
用于核销贷款的死亡证明与失踪证明是伪造的,目前还不知道主要是公安部门的责任还是信用社的行为。现在两家单位都拼命踢皮球,互不承认造假责任,自称“给胆子也不敢”。如果预料到有一天这份文件会被曝光,估计他们是不敢,但造假者可能认为这是一件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深州市农村信用联社主任梁凤信都说了,“这个贷款核销信息是我们的内部机密文件,泄露出去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梁主任眼里,“最大的失误”原来不是造假,而是让造假一不小心露了馅儿。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很多基层信用社坏账惊人,尤其是许多公职人员欠款不还,令人头痛,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以严厉措施向公职人员追讨欠款。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河北深州的一些赖账者竟然与信用社“狼狈为奸”,上演了一出荒唐剧。
不知道以副市长为首的这些欠款者是不是抱着“公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的心态去信用社贷款的,但他们赖账不还的行为客观存在。事实上,信用社的这些坏账最后还得由纳税人来承担,“死亡名单”里的这些健在者攫取的其实是大家的钱。
“被死亡名单”的出现,对那些诚实守信的还贷者,以及那些借贷无门的普通村民而言,是一种伤害与打击。如今,有关部门必须尽快搞清楚“被死亡名单”是如何出炉的,并依法追究相关人的责任,追缴欠款,避免农村信用社成为某些人的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