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方代表进入谈判室时,发现美方代表顽童般闪了,不辞而别。
有著名的三猴子:不看,不说,不听。至少在4月1日,应严格三猴子状,诸事不宜。
也许库克完全不在意愚人节的习俗,但他想不到,许多中国人很在意外来的物件,比如2·14情人节,就比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隆重多了。却偏偏在4月1日晚间,苹果中国官网发布CEO库克致中国消费者的道歉信,称由于对外沟通不足而导致外界认为苹果公司态度傲慢,将对中国维修和保修政策进行深刻反思——苹果在愚人节道歉,是春秋笔法吗?
其实,美国人不善沟通是出了名的。甭说苹果,堂堂美国政府也常不靠谱。1994年6月美中开始知识产权谈判,并同中国复关捆在一起。谈了几个月烦了,当年12月15日,当中方代表进入谈判室时,发现美方代表顽童般闪了,不辞而别。12月31日,美方公布将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的价值28亿美元的报复清单,同日中国也公布了反报复清单。
有美国政府的陪衬,也就甭苛求苹果的幼稚了。自从央视“3·15”晚会,苹果步步陷入口水,盖因为它传统的拒绝沟通。后来,苹果公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换作以前,我们可能都不会出声明,我们也在努力改变。”但既然已认栽,已下决心改变,又何必在道歉时玩春秋笔法?也许没那么多阴谋,只是苹果公关的改变还不到位,不专业,不严肃,才会在“诸事不宜”的日子疑似春秋笔法。
有的西方人还是挺严肃的,比如浪漫的法国人。
2006年1月20日周五,《国际金融报》刊登文章对芝华士12年提出质疑,如“芝华士12年的真实成本是25元”,但却卖到几百元……芝华士品牌的拥有者是世界三大酒业集团之一的法国保乐力加集团。遇此危机,保乐力加(中国)当即蹦了起来,当日便在新浪发布公告,称报道失实要求道歉,保留法律追究权利;同时给《国际金融报》发传真,回应报道;在周日和周一又向全国多家媒体发去声明;1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有60多家媒体参加。
在危机刚冒头时,保乐力加就主动亮相,比苹果积极多了,但太爆了也有副作用。《国际金融报》的报道登在第21版“G大调生活”中,不是新闻版,周末也是公众对新闻关注度最弱的时候,此事有可能会悄无声息地过去。但保乐力加的加码,却给了媒介和公众一个话题,炒作成真。中国人讲“缓则圆”,是有道理的。但相比苹果的鸵鸟政策,还是好的。
苹果在鸵鸟坚强后,《人民日报》连发评论指其“无与伦比地耀武扬威”。3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表态,称苹果维修合同存在霸王条款,各地将加强监管。此时,苹果才认识到这是一场危机,摊上大事了,方才认栽。既有今日屈于城下之兵,何必当初?
虽因“8点20”事件使央视的“3·15”行动打了折扣,苹果的一些说法也还有可辩之处,但在华售后的“中外双重标准”是不能被原谅的。在美国,歧视也是大忌。4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旧金山恭维加州总检察长卡玛拉·哈里斯是“美国最漂亮的检察官”,这也遭到“带有性别歧视和侮辱性”的质疑。拍马屁也得拍到点上。
有外媒猜测,这场针对苹果的行动,背后是有操纵的。但此前,苹果在中国就都是阳光灿烂吗?比如iPad商标事件。
2009年苹果从台湾唯冠的子公司手中购买了iPad商标,当iPad在全世界声名大噪之后,唯冠称商标转让不包括中国大陆,称苹果侵权。唯冠提出的和解金额是4亿美元,因为深圳唯冠欠债总额达4亿美元,其中欠中行等8家银行1.8亿美元,欠200多家供应商2亿美元。打官司,深圳中院支持了唯冠。
有人说这是唯冠的阴谋,苹果只是出了个小瑕疵。但阴谋是对道德而言,瑕疵却是法律的,苹果养那么多律师却堕入阴谋的陷阱,不应付出代价吗?2012年1月,苹果上诉至广东高院。3月,苹果CEO库克来华,拜访中国高层,屡上新闻。明眼人都知道,库克为iPad商标而来。这里没有阴谋吗?末了,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脱身了。
都在同一个市场扑腾,谁也甭抱屈卖萌。
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