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读者上座,上上座

本报编辑部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6日   01 版)

    一份报纸和她的读者,分享彼此的命运。《中国青年报》62年的历史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见证下走过的;我们也确知,对于我们的读者,《中国青年报》陪伴了那些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岁月。

    除去用新闻专业精神办好这份报纸,我们意识到,还需要用其他一些活动来表达对读者的情感,来固化对读者的承诺。因此,我们在两年前的4月27日,即本报创刊60周年纪念日,启动第一届“寻找金牌读者”活动,并于当年8月25日揭晓10名金牌读者及50名银牌读者。同日,《中国青年报》读者俱乐部宣告成立。

    怀着期待和感恩之心,在读者俱乐部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启动寻找金牌读者之旅。我们征寻读者与《中国青年报》不同寻常的故事,征集读者与本报的信物和对本报的寄语。与此同时,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本报曾经的报道对象,邀请他们“回家”,讲述他们被采访的经历和新闻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

    所有这些故事,呈现到报面上的、植根在记忆里的、内化于生命中的,共同参与塑造了一种命运共同体——一份报纸和她的读者及报道对象,便是如此交融。

    今天,我们揭晓第二届金牌读者,并邀请他们“回家”,我们为他们安排了上座。

    明天,4月27日,是本报创刊日。这个日子,从今年起,也被确立为“中国青年报读者日”——这是我们与读者定下的一份崭新的契约。

    北京市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的所在地——在这里,读者永远上座,上上座。

    第二届“寻找金牌读者”活动启动以来,7个多月的时间里,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500多位“铁杆读者”的自荐或他荐材料,微博参与晒信物、寄语中青报和转发相关信息的读者、网友超过1.1万人次,参选金牌读者人数和网友互动规模均超过上一届。有分量、有故事的读者在增加,凝聚深厚感情、多年执著追随的读者越来越多。不少错过第一届寻找活动的读者,在本届活动中纷纷加入进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私信、语音对话,甚至视频互动,与网友的沟通和联系也因技术方式的创新,变得更加通畅和活跃。

    参选的读者中,教师、公务员、媒体同行及部队官兵、在校大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作为本报主要读者群体的代表,他们订报、读报、用报、传播甚至参与办报的身影,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历史烟云、岁月痕迹、报纸往事,被一一忆起,细细密密地串联起来,远至创刊初期,再到复刊30多年来。

    从首届金牌读者胡烨亮发来的厚达200页、洋洋洒洒11万字的关于纸媒发展的长篇论述,到教育专家李镇西所回顾的关于中青报20多年的“教育情缘”;从80高龄、读中青报30余年并把一家三代都带动为“中青迷”的内蒙古读者郭智,到带动自己不同时期学生参选、以中青报为教材影响学生读报、用报的山东教师邴绍明;从在监狱服刑期间坚持读中青报、走出人生低谷、出狱后自费订阅的私营业主崔登山,到因在报纸发表文章走上记者道路、又因中青报报道为农民工维权、成为“农民工维权第一人”的吴贤德;从受本报克拉玛依大火报道影响而穿上消防警服的新疆读者张运,到因一篇小文惊动军委副主席、命运一波三折的陕西读者张红喜……在数百封邮件、数十封来信和成百上千的材料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一本本卷着褶边的手抄、剪报本,或是一封回信、一本书、一张证、一件赠物,更多的是一份报纸对思想信念、生活经历甚至人生命运的影响,是一份报纸传递并延续着的与读者命运交织的青春力量。

    让我们欣喜的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80后甚至90后,也加入了《中国青年报》忠实读者的行列。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陈鹏,十年读报,五年剪报,按时间和内容将中青报的剪报归类建档,每三月一包,每年四包,为便于检索和重读还专门做了电子目录。他说:“中青报,教我上好了‘理想’这门课,读中青报,就像迎着朝阳走路。”大学生王丹青也说,中青报有一种“魔力”,能够让90后的她,愿意放下手中的各种电子设备,走进图书馆,安静地徜徉在纸媒的世界。她表示,中青报帮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迷失,有方向”。

    我们在寻找活动的宣传视频中这样说过:“报纸和报道,编辑和记者,最大的幸福是与好的读者相逢。”当然,还有另一种相逢:如果说读者是办报的基石,报道对象则是隔着报纸与读者遥相呼应的办报源头。今天,我们特意邀请了从《中国青年报》版面上走下来的报道对象代表,见证第二届金牌读者授牌仪式。董家耕、张扬、辛丽蓉、乔安山、李勇、洪战辉、张晓、程林祥、罗彩霞、李昭等读者耳熟能详的人物,将与细细品读过他们故事的人,相逢在海运仓2号。

    这些报道对象曾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象,通过一份报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数以千万计的读者。今天,他们与金牌读者、编辑记者,将进行一次对话,关于一种永远不老的青春和一份不会老去的报纸。

    我们办好报纸的信心不变,我们为读者服务的信念不变。亲爱的读者,请上座,上上座。

分享到:
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废墟里的结婚照
广东省第十三次团代会开幕
国家志愿者公益服务支撑平台项目启动
新疆基层团组织 天山南北现活力
读者上座,上上座
生命的天平
迟到十二年的“疑罪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