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直升机来了 老百姓的心就踏实了

——成都军区某陆航旅芦山地震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王鑫昕 刘世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10日   01 版)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怕”字。

    在前方航线、灾情、气象条件都不明朗的情况下,4月20日10时左右,距离芦山地震仅仅过去两个小时,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的两架直升机就已经直上云霄,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赴灾区勘察,并实现了在芦山县城以及灾情最重的龙门乡、宝胜乡、太平镇的首次着陆,带回了第一手的灾情信息。

    从成都到芦山,公路路程约180公里,地震之后,由于拥堵和塌方,这段路程往往需要走上七八个小时。而同样的目的地,直升机的飞行时间仅需一个小时左右。

    芦山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某陆航旅从空中开辟了这条宝贵的生命通道,出动直升机37架、飞行196架次,运送救援人员347人,转运伤员36人,转移群众100人,运送物资63.3吨,在芦山地震抢险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在5年后的芦山地震中再立新功。

    为抢救生命,冒点儿险也是值得的

    4月20日8时02分,芦山地震发生。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立即启动《参加抢险救灾应急预案》,20分钟内,6架战备值班机完成飞行出动准备。

    当时,正在家中轮休的旅长栗国,也感觉到了地板强烈的晃动,他甚至听到了房梁扭裂的声音。军人的职业敏感告诉他,地震发生了,必须立刻返回部队。

    在等待40多分钟仍打不到车的情况下,栗国向邻居借了一台车就往部队赶。一路上,他给作战部门打电话,让相关人员赶紧把所有的飞机拖出机库,这样做既是为了保护飞机,也是做好起飞前准备。

    灾情就像无声的命令,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官兵迅速向驻地集中。

    正在休假的飞行员邓洪广是让老婆开车送自己回部队的。

    28岁的正连职飞行员张尚年则是坐着婚车回到部队的。当天他举行婚礼,地震发生后,他第一个念头就是马上回部队。

    已经坐上婚车去饭店的他给妻子打电话,表示必须要取消婚礼回部队参加救灾。他又给饭店打电话,要求取消当天的预定。当得知顾客是军人,要返回部队执行任务时,饭店表示不会按规矩收取违约金,并全额退款。

    上午10时,142名在外轮休的飞行员全部到位,全体官兵都回到岗位待命。那天早上,这支部队门口出现的景象是,各种各样的地方车辆,载着已经整装待发的官兵们陆续赶来。

    作为参加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任务的部队,某陆航旅时刻准备着承担突发的救灾任务。按照平时的训练标准,起飞准备只需要20分钟,一般从下达命令到能起飞,也就15分钟。

    上午10时不到,成都军区首长抵达陆航旅。几分钟后,旅长栗国亲自驾前机,参谋长李金武驾驶另一架直升机,编队飞往震中芦山勘察灾情。

    栗国说,地震灾后救援中,最难的就是寻找合适的着陆场。在灾情最重的太平镇,栗国驾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了半个小时,都找不到合适的着陆场,尝试五六次都降不下去。

    最后关头,栗国在半山腰一段两米宽的乡村公路边悬停,采取飞机右轮单轮着地,左轮和前轮悬空的方法,把前往勘察的军地领导送到了震中的重灾区,这也是最早在重灾区太平镇着陆的飞机。

    “前后都是高压线,旋翼离另一个台地就三五米,这意味着在飞机操作中不能有半点失误,否则就是机毁人亡。”栗国回忆说。

    这样高难度的着陆其实已经超出了平时的训练大纲,算是超地形条件着陆,有一定的风险,但在栗国看来,救灾不冒险是不可能的,为了救人,冒点儿险也是值得的。

    “伤员看你的眼神,就像在鬼门关看到了生的希望”

    芦山山高,高压线交错密集,城市多为狭长布局。宝兴两边山体过于狭窄,飞机不能直线着陆,要边转弯边着陆,驾驶难度很大。还有,雅安素有“雅无三日晴”之说,多阴雨天,不利于飞机飞行。

    但在陆航旅官兵的脑海中,救灾就是打仗,打仗就要打赢。李金武说,2008年汶川地震后,部队应急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各种突发状况都有预案,拿出一个就可以用。另一个进步是飞行技术的大提升,参加芦山地震救灾的飞行员很多是参加过汶川地震救灾的。

    汶川地震的救援表明,直升机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栗国至今记得汶川地震救援的场景:直升机在灾区降落的时候,下面有无数人在朝飞机招手。

    有一次,坐在飞机前舱的栗国回头看了一眼后舱的伤员,他一下子被触动了。“他们看你的眼神,就像在鬼门关看到了生的希望。”

    “直升机的声音甚至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那些埋在废墟下的伤员,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栗国说,“所以,直升机驾驶员,都牢记着一种使命。”

    类似的场景在芦山地震中得到了重现。4月22日下午,飞机降落在芦山县太平镇,机务三中队机械师冯世彪看到,当地的老百姓跪在地上,面朝飞机作揖。那一刻,让冯世彪感动不已。

    成都军区首长说,在抗震救灾中,陆航的机动性强,有快速投送、快速保障的优势,人民群众看到陆航来了,心里就踏实了,因此要强调陆航兵种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只有脚踏大地的那一刻,才有安全感

    从成都到芦山,对陆航旅来说,这是一段陌生的航程。尽管飞机、机组、本场起飞条件都没问题,但前方还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灾区的天气情况、地形地貌。

    4月23日,在执行运送救援人员前往芦山的飞行任务中,年轻的飞机员唐海军的飞机钻进了两层云中间的夹层。他大概知道,下面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芦山县城。

    可是厚厚的云层阻挡了视线,他找不到着陆场。如果盲目穿过云层强行降落,就有可能撞上县城周边的山头,造成机毁人亡。

    他只能在云夹层中盘旋,寻找云洞伺机降落。七八分钟后,机组终于找到了一个云洞,由于云层移动迅速,云洞转瞬即逝,他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穿过云洞。

    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唐海军,熟练地操作着飞机,以“往下掉”的速度穿过云洞。失重感瞬间袭来,坐在飞机上的一位医生当场呕吐。

    飞机回到云层下方,芦山县城一下子清晰起来。飞机也安全降落在了芦山中学操场,机组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

    对机组来说,只要登上飞机,离地三尺,人和飞机就是共命运了。飞行员的普遍感受是,只有到了脚踏大地的那一刻,他们才有安全感。栗国说,陆航部队兵种特殊,每次升空都意味着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宝兴县在地震发生后一度成为“孤岛”,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为了了解那里的灾情,指挥部派遣陆航旅的直升机前往勘察灾情。

    4月21日一早,栗国率领机组驾驶一架直升机,年轻的飞行员唐海军和唐明驾驶另一架直升机紧随其后。他们要在高压线密布的宝兴县城,寻找一个着陆点。

    “注意高度!注意高度!”“下面有线!下面有线!”旅长的飞机在降落的过程中,地面指挥员声音通过耳机传到唐明的耳中,他感觉到指挥员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促。

    “我都有点紧张了。”唐明事后回忆说。

    由于宝兴县城地处3个山口汇合处,容易出现乱流,对飞机影响很大,飞行员控制飞机会特别难。多次尝试之后,栗国驾驶的直升机穿越一根又一根的高压线,终于开辟了宝兴的着陆场,为“孤岛”救援打开了生命通道。

    5年前“打酱油”的年轻一代,成了这支英雄部队的新生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此次芦山地震救援的飞行员中,既有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老飞行员,也有在5年前只是“打酱油”的年轻一代。

    唐明就是其中一位。2008年汶川地震时,唐明刚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不足一个月,“太年轻了,没法上飞机,只能搬点物资”。5年后的今天,他已经可以驾驶直升机执行任务了。

    但实战飞行对这位年轻人来说依旧充满了挑战。4月22日,唐明驾驶直升机从芦山返航。即将飞越一座山头时,突然遇到一片云,身为副驾驶的唐明感觉什么也看不见了,眼前白茫茫一片。

    “那一刻,我想到了李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28岁的年轻飞行员坦言。

    2008年,陆航部队邱光华机组在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机撞上山头,不幸失事。当时,机组成员李月和今天唐明的角色一样,也是飞机的副驾驶。

    作为陆航旅在此次芦山地震抢险中最年轻的飞行员,唐明第一次遇到如此复杂的情况。他一边保持飞机的航向,一边操纵飞机努力爬升,以高过前方的山头。“过山没有?过山没有?”他不停地问坐在身旁的机长唐海军。这位年长一点的资深飞行员显得镇定多了,他用淡定的语气来稳定唐明的情绪:不要慌!高度够!

    事实证明,经验丰富的唐海军的判断是正确的。冲出云层的一刹那,飞机的高度已经是2700米了,而那座山头的高度不到2000米。

    事后回想起来,唐明觉得,当时的情况下,考验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素质。5年前跟唐明一起分到陆航旅的15名年轻人,这次有6人奔赴救灾一线,成为这支英雄部队的新生力量。

分享到:
习近平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刘亚娟:34年坚守沙漠边缘教书育人
以高尚品格打造社会道德高地
十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评出
检察官张飚被誉为“法治建设正能量”
直升机来了 老百姓的心就踏实了
辛丽荣:兄妹玻璃店映出30年市场轨迹
西藏航空科普教育惠及千余名学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