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18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俄罗斯只想通过间谍案抢占“道义至高点”

本报记者 关健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18日   03 版)

    5月15日,普京的总统外事助理乌沙科夫向记者表示,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5月20~21日将访问华盛顿,并给奥巴马捎去普京的回信。乌沙科夫透露,普京在信中表示,希望近期亲自会晤奥巴马。在被问及刚发生的美国间谍事件是否会影响回信内容时,乌沙科夫说:“此信将以建设性的口气措辞。”他进一步指出,“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近期刚刚访问过莫斯科,俄方也计划与中情局局长取得联系。两国高层之间已发出信号,情报部门的工作应当是富有建设性的和高效的合作,而非相互对立。”

    乌沙科夫弦外有音地说:“莫斯科官方对中情局人员招募俄特工的愚蠢而笨拙的做法感到惊讶,但认为这不会影响俄美合作。我们的惊讶之处在于,这起事件正发生在奥巴马与普京强调两国特工部门加强合作交流重要性的背景之下。”就这样,俄罗斯似乎是要把美国间谍案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大度”地与美国发展关系。

    美大使到俄外交部“听抗议”

    俄外交部网站5月15日发布消息称,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当天与美国驻俄大使麦克福尔在俄外交部大楼内进行了会谈。在会谈过程中,俄就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士试图招募俄特工部门工作人员一事向麦克福尔大使表示抗议。消息称,“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福格尔以美驻俄使馆三秘的外交身份作掩护,试图招募俄特工部门工作人员。俄宣布这名美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其在最短时间内离开俄罗斯。除此之外,双方还讨论了扩大两国合作的法律基础问题和国际热点问题。”

    麦福尔大使走出俄外交部大楼时,表情严肃,拒绝就这次会谈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回答任何记者的提问。尽管麦克福尔大使三缄其口,俄媒体却纷纷引用俄联邦安全局和俄外交部的官方消息,对这起间谍案展开连篇累牍的报道。一些电视台甚至弄到了俄联邦安全总局向美国驻俄使馆代表交接福格尔的录像。很显然,俄罗斯官方对这起间谍案提供了鲜有的“透明度”。

    美国间谍被抓现行

    俄联邦安全局的新闻稿称,“5月13日晚23时30分,一位自称是美国外交官福格尔的人给一名俄安全局官员打电话,建议他为美国利益从事间谍活动。这位俄官员在我们这里主要负责北高加索反恐工作。这已是福格尔第二次给这名俄官员打电话了,第一次打电话时福格尔被拒绝,但福格尔还是坚持见面,并许诺给他10万欧元。” 

    俄《共青团真理报》披露,13日夜,福格尔头戴黄色假发套,穿着白地儿蓝格衬衣和牛仔裤,去参加一次在他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会见,“这场会见对福格尔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意义”。在这次会见中,福格尔计划完成对俄罗斯特工的最终招募工作,向他提供大笔现金和通讯联络设备。为了这次会见,福格尔做了精心准备,他带了两副假发套、三副太阳眼镜和辣椒水喷枪。为了不迷路,福格尔甚至还带上了指南针。

    但是,当男扮女装的福格尔刚刚赶到接头地点——莫斯科市西南部的比柳金院士大街时,等候他的并非是他千方百计想招募的俄罗斯特工,而是俄安全局警员。福格尔立即被几名身着便装的俄安全局人员扑倒在地,他的脸被重重地压在沥青路面上,双手被反铐到了背后,黄色假发套也不知飞到何处。他被捕了。

    据俄电视台播放的录像显示,当美驻俄使馆代表来“接”福格尔时,福格尔显得很沮丧,房间的桌子上一件件地摆放着从福格尔身上搜出来的特工专用技术设备、大量现金、用于易容的工具、招募俄公民的书面指南、福格尔的外交官证(美驻俄使馆政治处三秘)和驾驶证等等。

    俄安全总局官员强调:“我们根本不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你们应该清楚,俄安全总局目前正在协助美方调查波士顿爆炸案。前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普京和奥巴马总统在通话时还谈到了两国情报部门的合作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这位‘外交官’却犯下了反俄罗斯的罪行。”

    这位官员称:“中情局特工被抓现行,说明俄联邦安全局工作人员具有高超的职业素质。同时,中情局特工冒着高风险行动,表明西方在俄特工机关中没有‘自己人’的现状和不惜一切手段招募俄间谍的急切需求。”

    这位官员表示:“还需指出的是,以使馆外交官职务作为掩护,是中情局特工的惯用伎俩。此外,从被抓特工身上查获的所有物件表明,中情局在俄境内工作中仍然使用着二三十年前的间谍手段。” 

    美国在俄多次招募“专业人士”

    俄《生意人报》透露,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急需在俄反恐特种部门中招募一名“自己人”。而据俄联邦安全局的消息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情报部门多次试图招募俄强力部门和护法机构的工作人员,甚至直接向这些人员的邮箱里发信。

    《共青团真理报》还透露了一封中情局发给俄安全机关人员的招募信的内容,这封以“亲爱的朋友”为抬头的信称,“这笔首付款来自那些对你的专业素养印象深刻并高度赞赏的人,我们期待未来与您的合作。对于我们而言,您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以确保我们之间相互通信的安全性和秘密性。我们准备向您支付10万美元,并与您一起讨论您的专业素质和与我们合作的可能性。如果你准备回答我们提出的具体问题,我们将支付更多酬劳。此外,如果您愿意与我们长期合作,并承诺向我们提供对我们有帮助的信息,我们准备每年支付您100万美元。”

    这封招募信还说,“如果您想与我们再次联系的话,请您在可以无线上网的网吧或咖啡馆内申请一个Gmail的新邮箱,以便与我们保持联络。在申请过程中,你不需要提供任何可以确定您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和其他电子邮箱。如果Gmail要求您填写个人信息,请您重新申请,而不要向其提供个人信息。申请新邮箱成功后,请您向unbacggdA@gmail.com这个邮箱发封信。一周后请查验您新申请的这个邮箱,您会收到我们的回信。”此信结尾称,“谢谢您能够读完这封信。我们期待着未来与您的共同工作。您的朋友。”

    间谍案被曝光时间引人猜测

    据知情者向塔斯社透露,俄安全部门对福格尔的监视,早在2011年春天就开始了。5月16日,俄联邦安全局工作人员在“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的直播节目中指出,“冷战结束后,从事反俄工作的中情局人员数量并没有减少,而且,美国间谍机关开始在独联体国家驻扎,慢慢向俄罗斯渗透,他们同样针对我们。”此人透露,“今年1月,另外一名美国中情局工作人员吉隆同样以美驻俄使馆三秘的身份作掩护,试图策反一名俄反间谍人员,被我们抓获,但我们当时没有向媒体公开此事。”  

    俄罗斯为何此次却选择对这起间谍案曝光呢?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是俄在为俄美关系回暖“营造气氛”。

    在近年美俄关系发展的曲折过程中,“间谍案”曾为两国关系“添过堵”,也为两国关系“让过路”。例如,2010年6月28日,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刚刚结束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与奥巴马大秀“汉堡外交”后的第四天,美国就对外宣布在美破获了一个10人组成的俄罗斯间谍网。当时,两国通过“交换”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平息了那场“间谍风波”,低调处理了此事。

    近段时间以来,俄美关系也出现了回暖新迹象。4月1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带着奥巴马的亲笔信访问莫斯科,与普京相见。4月15日波士顿事件后,俄美总统10天之内两次通电话,强调要加强两国反恐合作。5月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俄,与普京举行了会谈。

    正当分析人士猜测俄美关系可能“战术性回暖”之时,俄罗斯却偏偏选在此时抖落出美国间谍案。种种迹象表明,俄美不会纠结于两国之间经常发生的间谍案,而都有意淡化处理此事。俄外长拉夫罗夫5月15日在北极理事会期间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晤后,被记者问及这起间谍事件,拉夫罗夫回答说:“我们根本没有谈论此议题。克里没有主动提及,我也认为聊这个事是多余的。”显然,普京只想通过这起间谍案来抢占“道义至高点”,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来揭露美国人的“不仗义”行为,给奥巴马先来个“背摔”,从而掌控俄美关系此轮缓和的先机,并非要抓住此事不放做更多的文章。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分享到:
李克强履新后首次出访 印巴瑞德四国各有侧重
俄罗斯只想通过间谍案抢占“道义至高点”
韩国对中国游客寄予厚望
走私肯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