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学改革成果巡礼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31日   T04 版)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本科院校,位于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市。学校始建于1993年,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本科);2012年11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先后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华孝亲敬老十大楷模”许大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子威等一批当代大学生先进典型。今年初,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作为全国民办高校代表参加了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作题为《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促进民办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经验交流发言。

    一、以“教学质量工程”为基础,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突出专业方向和专业特长,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理论和实践两大体系建设,按照社会需求拟定专业的核心课程,使课程体系与学生从业能力对接。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课程建设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试办钱学森实验班、战略性新兴产业班,以及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室内装饰设计与施工管理实验班,园林特色班等教改班。每年有数百名毕业生通过“订单式培养班”直接到企业就业。用人单位赞扬该校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工作踏实,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省级品牌专业(生物工程)、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以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生物工程专业(面向生物制品产业方向)、制药工程专业(面向生物产业方向)被列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已被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08年以来,该校教师共承担170项教研项目,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

    二、突出实践教学地位,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强化“五大抓手”,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是以实验课程为抓手,支撑动态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类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二是以实习实训基地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把“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企业共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116个。三是以每学期的“综合实践教学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于2004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周活动,作为实践教学必修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给予相应学分。其中程菲、向甘驹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由学校提供经费资助赴美国高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四是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创业学院为依托,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专家讲座,举办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卜贤超、杨亚章等一大批学生毕业后成功自主创业。其中,宋雄身残志坚,创办冬英福寿苑老年公寓,被评为“湖北百名青年创业榜样”、“武汉十大青年创业先锋”,并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省仅10所高校)。五是以综合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学科竞赛、作品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近三学年,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内各类学科竞赛及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共获奖141项。学校还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专业、文化、科技、体育类社团及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科学研究、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已相继建成求索书院、自强书院,为学生第二课堂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活动阵地。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百名博士引进工程”等,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学校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学位、学缘、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充满活力,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以博士、硕士为主,讲师为骨干的专任青年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76人,其中专任教师77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23.4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67.62%。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孔德文副教授、在鄂外国专家最高荣誉“编钟奖”获得者吕慧英教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教师”董妍玲副教授、“湖北省十佳思政课教师”张秋菊副教授等,教师中的先进典型为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了示范作用。

    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学校成立了教师培训学院、培训处等专门机构,开展全校中层干部培训、教师寒暑假集中培训、教师分类业务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员工业务知识(技能)专题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工作,并构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四种渠道:一是定期举办“晨光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课,畅谈教育教学前沿,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二是定期举办“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题;三是出国出境考察学习,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近几年来,共派出129名教师赴美、英、德、日、澳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考察学习;四是国内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如依托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平台,定期派教师挂职培训学习。

    四、加强科研工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建设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按照教研相长的规律,科研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加强科研工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建设,学校精心打造“五个平台”:一是科学研究平台。建立有现代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园林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等研发机构,重点开展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技术、生物环保等为主攻方向的应用技术研究。自2005年以来教师已承担各类科研、教研课题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武汉市晨光计划两项,发表高质量论文近1400篇;二是实践基地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养殖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有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技术成果;三是校办企业平台。开办有武汉长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新广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校办企业;四是企业联盟平台。学校先后与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打造“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建立和完善对接机制,与企业联合开展各种合作;五是展览会平台。积极参加由教育部等部门主办的“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展览会”等活动,推广科研成果,学校已连续六年获得“优秀组织奖”。目前,学校正在全面开展生物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力争将生物科技产业园办成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业的乐园,推进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5月31日 T04 版

考进“兄弟连”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吉利大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让校企实现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