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一家之言

为什么非要变成没人要的白菜

刘万永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01日   03 版)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对于“史上最严峻就业形势”,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对策,比如高校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媒体天天播报就业信息等。这些措施当然重要,但在我看来,同样重要的是,面对激烈的竞争,毕业生有没有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过硬的能力。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当然希望招到综合素质高、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毕业生,最理想的是省去培训环节,直接上岗创造价值。所以,“非211、985不要”绝不是下个通知禁止就能解决的问题;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说,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合情合理的想法,很难说哪些是“过高”的期望值需要降低;大城市机会多、人情世故讲得少,留在大城市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有工作可找,需要政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找到满意的工作,更需要毕业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即使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也有自然失业的现象,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算,就需要有高人一筹的能力和资本。

    有新闻专业大三的学生问我:怎样才能进入好的媒体工作?我说:综合素质要强。举例来说,记者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采访领域可能涉及教育、经济、法律等领域,你不可能每个领域都精通,但至少要对常识性的问题有所了解,如果学习能力强,会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以便完成采访。问题是,一些学生除了专业课,其他知识基本不知道,如果是这样,进入职场后需要补的东西也就太多了。

    事实上,每年这个时候媒体都在报道就业难,而且每年基本上都会是“最难”的一年,但难易总是相对的,对有能力的毕业生来说,手里有两三个offer的并不鲜见。以我带过的几名实习生为例,和所有毕业生一样,他们毕业前都忙着四处考试,但最终都有两个以上的工作机会。

    也许你会说,名校毕业的学生当然机会多啦,我们这些非名校的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有时候是这样,但也不总是这样。今年,我所在的部门进了一名男生,南方某校毕业,既不是211,更不是985,之所以能留下来,就是因为笔试成绩第一名,实习期间踏实肯干,表现出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有人会说,你的意思就是鼓励我们在校期间多考证呗?证书多当然不是坏事,学法律的毕业时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学会计的毕业时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即使在本行业求职,优势也会很明显。但是,综合素质高绝非仅限于证书多,一个人是否勤奋,是否愿意吃苦,肯定不是用证书来认定的。

    武侠小说里经常有比武的场景:先比拳脚,再比兵器,还不能分出高下再比暗器,最终身负绝学、胆大心细的人会取得胜利。同样,毕业生求职时,多数人有的条件你具备,别人没有的特长你具备一两项,何愁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呢?如果大学4年积累的优势仅仅是多谈了几回恋爱,你又凭什么找到好工作呢?

    大学4年,是弥足珍贵的一段时光,你可以轻易地荒废,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如果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应该比别人学得更专更精;如果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要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用心研究。

    明确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每天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一点努力。4年下来,你和其他同学的比较优势会非常明显。几年前,某保险公司有一个著名的广告:一只熊走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广告词是:冬天如何度过,要看秋天怎样准备。

    收获的季节,各种蔬菜水果都摆上了货摊,集中上市的大白菜会慢慢滞销,而茄子、黄瓜之类的成了抢手货。和别人相比,我有什么不一样,我有哪些多数人不具备的特长和优势?平时多思考思考这个问题,你就不会在毕业时哀叹:我为什么非把自己变成没人要的大白菜?

刘万永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01日 03 版)

儿童福利津贴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迈进
儿童的梦圆了,中国梦才能圆
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不到位
为什么非要变成没人要的白菜
一切为了儿童健康成长
中国和拉美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