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用青春丈量祖国的海疆

——记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队

本报记者 崔丽 通讯员 张宗鹭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05日   03 版)

    广袤无垠的南海,闪耀着蓝宝石般的波光。一艘巨型船舶航行在大海上,船载的12条电缆划过海面,激起层层浪花。

    这艘被命名为“海洋石油720”的船,是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投资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亚洲设备最先进、作业能力最强的大型拖缆物探船。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海区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能力的提升,成为中海油建成“深水大庆”的利器,扬起了实现海洋强国梦的风帆。

    十二缆深水物探船耕耘着南海碧波,船上的队员们,则用青春丈量着祖国海底的壮丽山川。

    给海底做“核磁共振”

    海底找油,物探先行。而三维地震是勘探专家寻找油气的“眼睛”和“耳朵”,近年渤海油田的重大发现就得益于三维地震全覆盖精心勾勒的地质画卷。

    随着中国海洋深水战略加快推进,提高海油的物探作业能力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2011年5月20日,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正式投产。中海油服CEO兼总裁李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物探如同给大海做“核磁共振”式“体检”,绘出海底构造图,为探明海底油储量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判断依据。

    “海洋石油720”堪称深水物探“巨无霸”。据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总经理杨敬红介绍,它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船长107.4米,型宽28米,配备了国内首套采集电缆首部GPS定位系统和首套大型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可在5节航速下拖带12条8000米固体采集电缆、双震源8排子阵列进行三维地震采集作业。

    “海洋石油720”一亮相,即获得满堂彩:15天,360多小时,“海洋石油720”提前交出了“补线率7.95%,设备故障率0.83%”的完美答卷,超越了国际某知名物探公司在类似海域创造的纪录,实现零磨合投产。其后佳绩频传:“年产过万、月产过千、日产过百”,并开创了物探船队在中国海域全天候作业的先河。

    2012年12月27日19时,从缅甸安达曼海传来喜讯,“海洋石油720”船队较原计划提前8天圆满完成缅甸某工区2208.5平方公里资料采集作业,首个海外作业合同安全、高效地完成,令海外同行刮目相看。

    “海洋石油720”已跻身国际一流物探公司方阵,走上与国际同行竞技的舞台。截至2013年5月31日,“海洋石油720”共完成三维地震作业区块13个,其中深水区块9个,三维地震作业近2.3万平方公里。

    李勇信心满满。他表示,中海油服正加紧推进建造其姊妹船“海洋石油721”和配合深水物探作业的远洋支持船。届时,将组建成深水物探船队,真正具备远洋深水物探作业能力,为中国海油“深水战略”、“走出去”战略固本强基。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电缆

    “海洋石油720”是国际物探行列的“新兵”,船员也都是从二维物探船、小型物探船上“混编”到一起的,“85后”居多。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用青春丈量着大海的宽度,也用执着与坚守开拓着人生的“深度”。

    做一名物探人,不只需要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吃得了苦。而对于奋战在后甲板的仪器人来讲,还需要经得住晒、耐得住味儿。

    夏季的南海,燥热难耐。一天,航速突减让船上的弟兄们心如火烧。原来,船尾12根电缆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指甲大小的甲虫生物(俗称海蛎子),导致船体所拖电缆拉力从1700公斤增至2400多公斤。

    船员们知道,电缆是丈量大海的“尺子”,他们要像爱护眼睛那样,保护好这12把“尺子”。

    为保证作业进度,导航组与仪器组的弟兄们开始轮流下艇动手排除隐患。但是由于海蛎子吸盘与塑制电缆外套吸附紧密,短时间内很难全部清除。刚开始,大家只能徒手一个一个地将其剥离,后来沿着电缆用绳撸。烈日下,没人分得清楚打湿衣服的是海水还是汗水。

    海蛎子的困扰不仅在作业中。每次收放电缆时,吸附在电缆上的海蛎子便会像冰雹一样密密地砸向轮轴下的工作人员,烈日蒸烤过的海蛎子奇臭无比。操作员杨梓试过,即使下班后沐浴喷香,3天后身上依然有一股浓浓的海腥味。

    身为仪器班组长的刘友军带着班组成员,在南海闯出了国内物探领域首次高精度深层三维勘探作业。10条电缆、每条长8100米、每条电缆上有69个声学、罗经定位设备……每次收缆排除故障,都要将大大小小690个定位设备拆下。电缆一收一放,设备一拆一装,每次,在甲板上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忘记了疲劳,每个人脑子里只有“电缆、电缆”。

    “小管理出大效益”,2011年,中海油服节约勘探作业成本超过1.65亿元。2012年,中海油服启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工作。

    李勇说:“要坚持‘做专做强’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持续加强基础管理,在‘二次跨越’中,实现自身跨越。”

    深海逐梦人

    目前“海洋石油720”正在南海某深水联合区块进行作业。深水物探船描绘的海底山川见证了物探人的艰辛与付出,年轻的物探人也在海洋强国梦中追逐着自己的青春梦想。

    在南海,防晒是必备功课。一次,船队副经理吴涛没来得及做防晒准备就驾驶小艇去追漂走的电缆尾标,3个小时后返回船上,大家一见都笑得直不起腰来,称他刷新了物探船“熊猫脸”纪录,荣升为“海洋石油720”第一“小黑人”。

    在“海洋石油720”上,船员们有一个很“酷”的说法:出发的时候剃一个光头,头发长了,就该回家了。

    海油物探人,一年有8个月在海上。凝固的海上生活枯燥、单调,更能让人懂得家的含义。操作员焦阳是一个典型的90后,有思想、有个性,也格外恋家。海上没有手机信号,他总会在下班后通过网络视频与家人聊天,以解思乡之情。

    他身边的同事莫不如此。有孩子的,手机屏保全是孩子的照片;刚新婚的,电脑里必有婚纱照;正处对象的,下班第一时间上线寻找闪动的头像……“每一天,为明天”、“想你了”、“家是温暖的彼岸”……一个签名心愿,就是一份牵挂与亲情。

    心中有小家,更有“海洋石油720”这个大家。今年3月下船休假的操作员黄杰,计划4月12日举办婚礼。4月初,船上人手不够,黄杰主动申请上船。“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在家待着我会心不安的。”

    望着巨船划开的浪波,黄杰才道出内心的愧疚:“走的时候,女朋友家里很不满,还是她为我说了不少好话,今后我一定要好好补偿她!”

    走向国际化的中国深水物探步伐在稳步推进。对这些年轻人来说,青春与大海相伴,因海洋物探闪光,是一段无悔人生。深海物探船将载着他们的梦想一次次起航。

分享到:
一高考生拍摄城管粗暴执法遭围殴 受伤被迫弃考
京港澳高速河南驻马店段56辆车追尾,5人死亡
泉州边防破获特大贩吸毒品案
用青春丈量祖国的海疆
广东:社会代表将对依法行政“打分”
约束权力才能避免人情消费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