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六月,在很多学校面对“史上最难毕业季”发愁的时候,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师生们却显得十分从容。“没有感觉到今年的就业形势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该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告诉笔者。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初,大连东软毕业生当中,很多人早在大三时就已经通过学校的“校企定制班”或者“顶岗实习”成为了知名企业的“准员工”,其他不少学生也在大四时已经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实现了“毕业即就业”,还有一些人则早早为创业做好了准备。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在各自的职场中实现自身价值。
自成立之初,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以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定位,并将“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作为办学理念。“学生价值就是学校价值,教育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一个教育价值体现过程和个人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它形成教育、个体、社会之间的价值链。教育的成功应体现在使学生最大地获益,让学生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实现‘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与‘学生创造社会价值’在这个链条上无缝连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校长温涛说。
有了鲜明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具体的模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看来,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符合国情,也要服务于经济和产业,要真正面向个体,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学校必须要围绕这个中心,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2009年,该校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模式,根据IT产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TOPCARES-CDIO能力结构: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对应这一体系,运用工程教育理念,该校正在对教育教学进行着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改革过程中,除了专业能力培养外,学校特别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软”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体化,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培养思路是要培养什么能力,就增加哪门课程。而CDIO强调的是一体化,是把学生要培养的这些能力和要提升的素质贯穿于四年学习的各个方面。在人才市场中,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短板往往被用人单位所诟病。无法学以致用,学生就不能通过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价值来服务于产业和社会,就很难被就业市场认可。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这一理念深植于每一名师生心中,通过课程改造、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落实,突破了传统教学在“学”与“用”之间脱节的困局,很好地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题。该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联合实验室等学生实践的物理环境,并通过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实训案例,构建生动的实训软环境。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精讲而多练、面向行业应用、进阶式实践教学,通过综合项目实训,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中,该校还进行了教育单位管理模式的变革。通过实施以专业为基本教育单位的管理模式改革,实现了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工作一体化,同时,还将党团组织、群团活动、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虚拟公司等全部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整合,从组织结构上确保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尤其体现在学科专业、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建设上。
今年3月公布的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市场营销、会计学5种本科专业的综合评价结果中,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38个参评专业中紧随东北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位列第三,英语本科专业在41个参评专业中排名第七。
该校电子工程系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研发的高压静电除尘控制电源系统是目前国内首个替代进口产品,市场占有量达到90%;三相电机智能节电设备已在盘锦油田应用,节电率达到60%~70%,属国内领先水平。后期系列产品开发将带来长期合作,电子工程实现了科研引领创新,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微电子科学工程专业的可控硅控制芯片项目目前也正在研发阶段。这些项目均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
专业建设和科研项目上的进步,最终将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受益,也让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教师成为IT新技术的行家里手。
去年寒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教育团队的59名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开发了65个Apps,部分应用已经在网上市场发布。在接到开发任务之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老师中有一部分具备实际开发经验,另一部分只具备Apps授课和培训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完成开发任务,系里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机会,让教师与行业新技术保持“亲密接触”,顺利完成开发。新学期,该系开展Apps应用大赛系列活动,广泛征集师生们的创意,再由师生共同将这些科技想法变成现实。
“实践能力是我们考核教师的核心指标之一。如果我们的老师不会运用新技术、不能做项目,与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温涛校长说。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改革过程中,始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新技术的了解与开发,教师要走在学生前面,既要做好老师,又要做好的工程师。教师身体力行地感知技术开发及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源于产学融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1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已经与英特尔、IBM、SAP、惠普、微软、思科、东芝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形成了“企业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的良性循环。今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继续与东软集团等企业开展更深度的产学合作,按照市场运行规律签署商业合同,实现共赢,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未来持续发展蓄力。
除了尽可能开拓和整合校外资源,与更多企业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还积极地在校内构建产学融合的环境。该校的“爱尚·东软”电子商务平台是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的老师利用寒假时间创办起来的,目前已经有4家淘宝店在运营,分别经营食品、电子产品、运动产品和服装。运营这样一个平台,包含了网络营销、市场调研、广告策划、物流配送、财务管理等等一系列真实的工作流程。系里对271名学生进行了假期培训与远程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或与教师一起参与每个流程。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主任陈廷斌说:“这样一个商务平台,围绕电子商务领域最新的发展理念和移动商务平台的建设等方面,通过实战经营,让学生直接接触产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 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建立的IT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在校学生可以自主申请成立和运营“虚拟公司”,由创业导师指导,通过在SOVO中完成真实的商业项目,完善专业技能、提高应用实践、组织和沟通、团队协作等职场能力,从而全面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在职场打拼积累经验。SOVO不仅是在校生创业的“土壤”,也有力地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据悉,SOVO运行10年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现了在SOVO中参加过实践的学生就业率100%,其中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去年11月,SOVO成功引入“辽宁百家”创投基金300万元,实现学生创业团队与创投公司的无缝对接。今年初,SOVO获得了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主办单位颁发的“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2012年度先进集体奖”。
2010年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未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将继续立足这一本质,通过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闻秋)
AD